门诊来了一名年轻女性患者,拿着电子结肠镜报告单说:大夫,我的肠子粘膜怎么发黑了,你帮我看看,是不是得了不治之症呀?我详细看了一下患者的肠镜报告单(见图①)。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患者为女性,33岁,慢性便秘6年,严重时1周排一次大便,近3年长期口服某品牌通便茶,开始效果可,后效果逐渐减弱,近一月出现便秘加重,伴腹胀,医院就诊。结合患者症状、既往病史及肠镜结肠结果,考虑患者肠粘膜发黑为结肠黑变病。给予健康教育、调整口服药物、中医中药等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嘱其门诊定期随诊。
在认识结肠黑变病之前,我们看一下正常结肠粘膜(见图②),正常结肠粘膜表面光滑、润泽、血管网清晰,无异常分泌物、糜烂、溃疡及肿物。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是指结肠粘膜脂褐素沉着,在结肠镜下表现为结肠黏膜呈棕褐色或黑色的一种良性、非炎症性、可逆性病变。根据内镜下色素沉着表现,将MC病变程度分为3度,I度:呈浅黑色,类似豹皮,黏膜血管纹理隐约可见,病变多局限,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不很清楚。II度:暗黑褐色,在暗黑褐色黏膜间有线条状的乳白色黏膜,黏膜血管不清楚,与正常黏膜有明显分界。III度:深黑褐色,在深黑褐色黏膜间有细小乳白色线条状或斑点状黏膜,黏膜下血管不清(见图③)。
结肠黑变病的发病原因:1.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蒽醌类药物为含有大黄、芦荟、番泻叶(见图④)等成分的药物,其中最为常用的有果导片、麻仁润肠丸、复方芦荟胶囊、三黄片、牛黄解毒片、排毒养颜胶囊、减肥茶等;2.便秘本身就是引起结肠黑变病的重要因素。可能是因为粪便在肠道内存积时间长,肠道吸收细菌合成的色素颗粒导致了结肠黑变病。3.一些慢性炎症性肠病及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腹泻也可能是导致结肠黑变病的因素。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可逆性疾病,消除致病因素即可以逆转,对于服用蒽醌类泻剂者,应停用停用该药物,改用润滑性泻剂、胃肠道动力药、微生态制剂等药物。患者需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使没有便意也要定时蹲厕,以养成排便的规律性。避免过量摄入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多吃具有良好不溶性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豆类、多叶的绿色蔬菜、水果、谷类(见图⑤),并保证足够水分的摄入,以助软化大便。也可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使用中药成药治疗,可配合穴位注射,中药复方及灌肠等方法协同治疗。
对于有腹泻、便秘、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的患者,尽量完善结肠镜检查,以期对本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定期复查结肠镜,警惕发生结肠黑变病的可能。
编辑/李鸿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