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营养含益生菌肠内营养干预对危重脑

时间:2020-12-7 11:55:14 来源:肠出血

本研究选取86例危重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含益生菌肠内营养干预对危重脑出血术后肠道菌群和炎症状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年1月至年1月间86例危重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且经头部影像学检查评估出血量均>50mL,格拉斯哥评分(GCS)≤9分者;起病12h内入院的昏迷患者;入院后48~72h开始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者;预计生存期1个月以上者。排除标准: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者;入院时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严重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疾病者;严重营养不良者。86例危重脑出血术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男女比24例/19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60.90±8.60)岁,入院时GCS评分(7.09±1.15)分。对照组:男女比27例/16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1.66±10.64)岁,入院时GCS评分(6.95±1.50)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由同一组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手术,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31例、行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者12例,观察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28例、行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者15例,两组不同术式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留置胃管行肠内营养干预:患者经鼻胃管注入肠内营养乳剂,第1天喂养量mL,此后每日以mL递增至mL/d,肠内营养支持初期可用适量静脉营养补充热量不足部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3片/次,qd,研磨后加入肠内营养液内。

1.3评估方法

干预前、干预2周后采集患者外周空腹静脉血,采用TBA-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东芝株式会社生产)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生产)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开塞露塞肛后采集大便标本0.2g,标本稀释、滴种后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活菌平板计数法测定其中肠道菌群情况,肠杆菌、肠球菌采用需氧培养法(37℃,24h),双歧杆菌、乳杆菌采用厌氧罐培养法(37℃,48h)。

1.4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营养状态(TP、ALB、HB)、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状况(TNF-α、IL-6、IL-8),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组间行独立t检验、干预前后行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以n(%)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营养状态对比

观察组1例未完成2周干预自行出院,对照组1例因不明原因转院。干预前,两组TP、ALB、HB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TP、ALB、HB均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肠道菌群分布对比

干预前,两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均高于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肠杆菌、肠球菌均低于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2。

2.3两组免疫功能对比

干预前,两组CD3+、CD4+、CD4+/CD8+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8+低于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炎症状态对比

干预前,两组TNF-α、IL-6、IL-8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消化道出血、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临床研究认为,在正常机体中,肠道优势菌群和机体免疫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在胃肠功能障碍情况下,这些细菌将大量增殖,破坏肠道免疫屏障,进而引发机体肠道免疫反应,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Treg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作用,并且维持免疫平衡的稳定,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紊乱也会对Treg细胞变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患者免疫功能。基于此,本研究探究含益生菌肠内营养干预对肠道菌群、炎症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肠内营养是目前有肠道功能的重症患者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肠内营养具有经肠直接吸收利用营养素、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减少肠源性感染发生等优点。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2周后TP、ALB、HB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有研究指出,早期只要有20%的能量由肠道供给,就能维持胃肠道功能的完整性,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对于促进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益生菌是肠道内正常的有益菌群,在早期肠内营养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可平衡疾病发生后肠道菌群的种类及数量,促进肠道蠕动恢复,保护肠道黏膜屏障,促进胃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观察组加用益生菌后营养状态更佳。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高于干预前,而肠杆菌、肠球菌含量略低于干预前,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含量则明显升高。服用益生菌能补充患者肠道内有益菌群的不足,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并减少肠杆菌、肠球菌等机会致病菌的数量,达到平衡肠道菌群整体结构的目的,与张毅等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

相关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程度(B/E值)与Th1/Th2平衡呈直线正相关关系,同时,正常菌群在肠道中形成一个外源性抗原的复杂环境,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成Treg细胞,也可通过抑制树突细胞成熟来促进Treg细胞的发育增殖。本研究数据也显示,观察组CD3+、CD4+、CD4+/CD8+各T淋巴细胞亚群占比均优于对照组,这说明含益生菌肠内营养干预能通过调节机体T淋巴细胞来增强患者免疫功能。脑卒中患者体内肠道菌群的紊乱及移位能够通过与模式识别受体结合来启动炎症反应、增加多种炎症分子释放,进而加重神经功能损害。益生菌辅助肠内营养干预有利于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保护胃肠粘膜和减少致病菌、机会致病菌的异位定植,因此能控制观察组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降低术后感染风险。本研究数据中,观察组干预后TNF-α、IL-6、IL-8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上述理论相符。另外,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可发现,观察组消化道出血、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含益生菌肠内营养干预有利于改善危重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状态、调节肠道菌群、优化其免疫功能、控制炎症状况,还可降低患者消化道出血、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

原作者:李媛媛,颜睿瑛,李冬纯,苏醒

原作者单位:医院重症医学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ccxcs/11309.html
热点排行
肝硬化出血怎么办

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有  ⑴肝腹水;  ⑵上消化道出血;  ⑶脾肿大伴有脾……【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肝硬化出血怎么办

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有  ⑴肝腹水;  ⑵上消化道出血;  ⑶……【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肝硬化出血怎么办

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有  ⑴肝腹水;  ⑵上消化道出血;  ⑶……【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