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门诊的过程中,见到很多做了胃镜病理检查的患者拿病理检查报告上面说:肠化+。这个肠化+是什么意思呢?本文就此做一小小阐述,若有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教。今天先介绍它的概念、病因。
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是胃黏膜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存在,产生了不完全性再生,固有腺体(幽门腺、胃底腺、贲门腺)萎缩而被肠腺所替代的现象,主要由吸收细胞、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还有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具有肠型上皮的特点。
这里先给大家看一下胃的解剖图
食管和胃的接口那里是贲门,贲门腺区分布于近贲门处宽5~30mm的狭窄区域,为分支管状的粘液腺,可有少量壁细胞。
胃底在胃的额头那个位置,是的,解剖上就是那么奇怪,上面的反而叫底,没去深究过原因,有谁知道的话,可以留言告诉我,谢谢啦!
然后胃体部,是胃底和胃窦之间的这一大片都叫胃体部,好大一片啊,可不是图片上虚线指的那一小点哦。
好吧,这里就说到胃底腺啦!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约有万个,是数量最多、功能最重要的胃腺。腺呈分支管状,可分为颈、体与底部。颈部短而细,与胃小凹衔接;体部较长;底部略膨大,伸至粘膜肌层。胃底腺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及内分泌细胞组成。(与肠化生产生的细胞不一样哦!)
再来个图看一下
是不是被各种乱七八糟的细胞搞晕了,咋么那么多细胞呢。
来说一下各种细胞的主要功能:
主细胞:在腺的体、低部较多,主要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的前身,消化人吃的蛋白质类。
壁细胞:在腺的颈、体部较多,分泌盐酸(胃酸),人的壁细胞还分泌内因子,如果内因子缺乏,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可导致恶性贫血。
颈粘液细胞:数量很少,位于腺颈部,多呈楔形夹于其它细胞间。其分泌物为含酸性粘多糖的可溶性粘液。
内分泌细胞:未分化的细胞,就是以后有可能变化的潜能的干细胞、颈粘液细胞、主细胞、壁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等。
幽门腺:分布于幽门部宽4~5cm的区域,此区胃小凹甚深。幽门腺为分支较多而弯曲的管状粘液腺,内有较多内分泌细胞。
现在知道了吧,胃固有腺的这些功能,上面发生肠化而产生的肠型细胞可没有,胃的细胞该有的功能没有了,这样,胃当然要生病不舒服了嘛。。
接下来谈谈肠上皮化生发生的原因。
肠上皮化生的发生与年龄有非常密切的关系,60岁以上的人90%可出现肠化生,因此也有肠化生是胃黏膜的一种退行性变的说法。(所以不必听到化生就无限紧张,哎呀,我得肠化生啦,怎么办!生生把自己能急出问题来。)
HP(幽门螺杆菌)公认是慢性胃炎最重要治病因子之一。胃癌发生的多阶段学说认为幽门螺杆菌最初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部分发展为萎缩性胃炎并出现肠上皮化生,化生的胃黏膜发生异型增生,并最终导致胃癌,因此,将肠上皮化生列为癌前状态(看到这里不要着急,不要对着自己的病理结果说我幽门螺杆菌阳性,怎么办!我肠化生了,癌前病变了!怎么办!首先,是部分会进一步发展,其次,不是所有类型的肠化都是癌前病变,再次,万一不幸中了,那不还是癌前吗,还不是癌嘛,还是可以治疗的。
也不要看着说我只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已,谁没有呢,过两天就没事了!这种无所谓的心态要不得,有问题一定要治,要把一切反动派消灭在摇篮里,毕竟不知道它长大变成啥是不?)
目前肠上皮化生的机制未完全阐明(不要喷我这句话,确实如此),认为可能是细菌、宿主和环境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旦发现胃部不适,医院检查治疗,另外,为了方便广大患者朋友们免于路途奔波,来院预约挂号不便的情况,医院胃肠诊疗中心特开设 大家都在 ▲肠胃不好赶紧远离这三种水果
▲每晚1分钟,就能轻松入睡,一觉到天亮
▲吃饭时这几个坏习惯不改掉,肠胃让您“兜着走”!
▲胃癌正在年轻化!这7大不良习惯,最易招来胃癌
一键识别 门诊时间:8:00--21:00(节假日无休)
-
公交站:罗湖小学、医院、京湖酒店。
地铁站:罗湖站、人民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