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13036.html
本期病例由医院分享的消化道出血显像及异位胃黏膜显像联合诊断小肠重复畸形病例,欢迎大家转发观看。
1
病史摘要
患儿,男,10岁。3天前因“解鲜血便3小时”医院,以“1.失血性休克;2.下消化道出血”收住入院。
入院后完善全腹部彩超、胃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予制酸、止血、静脉营养、补液治疗后,症状有缓解,仍有排少量黑便,未再见鲜红血便,无腹痛、腹胀、无畏冷、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
为查明便血原因再次就诊我院,急诊以“消化道出血”收住病房。现为进一步查明出血部位就诊我科行消化道出血显像。
实验室检查:2
消化道出血
检查方法
消化道出血显像:采用体内法标记99mTc-RBC:静脉注射亚锡焦磷酸盐PYP一支(内含氯化亚锡1mg),15分钟后静脉注射10mCi99mTcO4-(已按儿童计量换算)立即开始显像。动态显像:注射后即刻开始动态采集:60s/帧,共30帧。探头尽量贴近身体。静态显像:分别于注射后30min,1h,2h,5h,7h,8h及24h进行前后位静态采集。断层显像:在注射后8h进行SPECT/CT断层显像,准确定位出血部位。3
消化道出血
检查结果
消化道出血动态显像:
动态显像未发现明显异常。
消化道出血静态显像:静态SPECT/CT显示于7小时开始右下腹隐约可见一团片状异常浓聚影,随时间延长该浓聚影逐渐增浓,并向右上腹弥散。消化道出血断层显像:经SPECT/CT断层显示右下腹异常浓聚影位于右下腹回盲部肠腔内,局部肠腔内可见低密度影。结合出血部位及病史怀疑此处为异位胃黏膜或肠重复畸形引起肠道出血可能,遂隔日行异位胃黏膜显像。4
异位胃黏膜
检查方法
禁食水4小时以上,检查前排空大便,检查前2-3天,停止应用所有可能刺激胃肠道的药物或检查。静脉注射5mCi99mTcO4-(已按儿童计量换算)开始显像。动态间隔显像:5min/帧,持续采集30min,共6帧。60min或min再采集一帧,总观察时间可为60-min,每帧计数-k。4
异位胃黏膜
检查结果
异位胃黏膜动态间隔显像:
2h显像:
注射后5分钟开始可见右下腹(髂血管旁)一团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并随时间延长该放射性浓聚影明显增浓。该放射性浓聚影部位与消化道出血位置一致。
5
病理结果
检查后患儿行部分回肠切除术,病理结果符合小肠重复畸形。
6
病例讨论
肠重复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常发生于婴儿和儿童,可发生于从口腔至肛门的任何部位,小肠多见,尤以回肠和回盲部最常见。回肠畸形当其内衬迷生黏膜时,常发生溃疡,表现为呕血或便血等,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之一。因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率较低。
异位胃黏膜显像用的显像剂99mTcO4-对胃黏膜壁细胞具有特殊亲和力,能被胃黏膜或异位胃黏膜组织选择性地摄取。肠重复畸形有异位胃黏膜组织的存在,异位胃黏膜可分泌胃酸和蛋白酶却缺乏有效的黏膜-黏液保护屏障[1,2],导致重复肠管黏膜可在局部形成溃疡而导致出血。以便血为主诉的小肠重复畸形患儿绝大多数同样具备消化道出血阳性显像条件。
99mTc-RBC消化道出血显像是一种无创、安全、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不受病人年龄、病情及出血部位的限制,可用于急性大出血和畸形活动性消化道出血的定位[3],尤其适用于慢性间歇性出血,慢性渗出性出血及少量出血。国外研究报道[4],消化道出血速率为0.05~0.1ml/min时即可呈阳性显像,其定位诊断率为30~80%,阳性率为75~97%。
常规异位胃黏膜显像主要用于诊断Meckel憩室,显像阳性时往往考虑为Meckel憩室而忽略其他疾病可能。当异位胃黏膜显像时出现放射性浓聚体积较大、分布欠均匀,位置和Meckel憩室不一致,且患儿年龄在消化道重复畸形好发年龄段时,应考虑小肠重复畸形。
通过异位胃黏膜显像及消化道出血显像可对Meckel憩室及小肠重复畸形进行联合诊断,同时可定位出血部位,并判断出血量。此外配合西门子SymbiaT16SPECT/CT的断层融合图像还能对出血或异位胃黏膜病变部位做精准定位,实现解剖与分子影像结合的精准诊断。
参考文献:
1.刘金兰,于树鹏,徐微娜,李剑明,贾云静,张彩霞.异位胃粘膜显像对小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杨庆堂,李宇洲,姚干,梁健升,张庆峰.腹腔镜结合核素显像在小儿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6:-1.
3.SuzmanMS,TalmorM,JennisR,BinkertB,BariePS.Accuratelocalizationandsurgicalmanagementofactivelowergastrointestinalhemorrhagewithtechnetium-labelederythrocytescintigraphy.AnnalsofSurgery.;:29.
4.NicholsonML,NeoptolemosJP,SharpJF,WatkinEM,FossardDP.Localizationoflowergastrointestinalbleedingusinginvivotechnetium-99m-labelledredbloodcellscintigraphy.BritishJournalofSurgery.;76:-61.
7
作者简介
郭崴医院核医学科医师,硕士,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现任中国核协会核医学分会科普教育委员会青年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单光子学组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影像学,先后以第一作者在核医学领域顶级期刊《EuropeanJournalofNuclearMedicine》及肿瘤专业领域高级别杂志《CancerLetters》发表SCI论文,另以第一作者在一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参与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市科技局课题及一项国家发明专利。现主要从事甲亢甲癌及骨转移瘤核素治疗、SPECT/CT影像诊断及核医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厦门市科技局基金项目各一项。
黄劲雄肿瘤学硕士主任医师现为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功能显像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第一届放射性粒子介入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心脏学组委员、美国核心脏病学会(ASNC)国际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治疗学组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八年制核医学配套教材编委、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医学影像质量研究委员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常委、福建省核医学质控中心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厦门市环境应急专家库成员、厦门市医学会第四届医疗事故暨医疗损害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厦门市核学会理事。从事核医学临床工作2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核素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感谢医院的精彩分享!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您对于本病例的讨论和见解。希望更多核医学同仁分享更多精彩病例,共同交流碰撞出核医学的新思路与新发展!投稿邮箱(同步发送):
sxmipm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