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右上肢动脉栓塞1例

时间:2021-11-4 15:43:17 来源:肠出血

白癜风偏方快 http://www.baidianfeng51.cn/huanzhetiandi/xinqinggushi/167.html
作者医院林明宽

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合并动脉栓塞,一般多见下肢动脉,上肢动脉栓塞比较罕见,现报道房颤伴右上肢动脉栓塞1例如下:

病例分析患者女性,53岁

病史:患者女性,53岁,因右上肢疼痛、感觉丧失5小时入院。患者5小时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肢疼痛、感觉丧失,伴心悸、出汗,来我院就诊,行右上肢血管彩超提示右侧锁骨下动脉低回声实性充填,考虑急性动脉栓塞,为了进一步治疗,拟“急性动脉栓塞”收入我科。既往病史:发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中度狭窄、心房颤动”1月,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华法林治疗。查体:体温36.3℃,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70mmHg,肺部未见异常,心界无扩大,心率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杂音3/6级,右上肢皮肤凉,桡动脉及肱动脉未触及搏动。

介入手术过程:于右股动脉鞘置入6F猪尾管在主动脉弓造影,显示右锁骨下动脉未见闭塞;将6FJR3.5指引造影导管送至右锁骨下动脉造影,见腋动脉远段闭塞,改送入6FJR3.5指引导管至闭塞近段血管,送入Runthrough导丝至肱动脉远端,沿导丝送入Rebirth血栓抽吸导管至闭塞处反复抽吸,可回吸到少量血栓;造影见腋动脉至肱动脉近中段显影,无明显狭窄;肱动脉远端肘关节段闭塞,以血栓抽吸导管至闭塞处反复抽吸,未回吸到明显血栓,无前向血流,然后送入Maverick4.0×15mm非顺应性球囊在闭塞处,以8-18atm×30-秒反复扩张,并以8万单位尿激酶导管内注射,反复注入硝酸甘油,最后显示肱动脉再通。(图1、图2)

图1.术前造影:腋动脉及肱动脉远端闭塞。

图2.术后造影:腋动脉及肱动脉远端闭塞已再通。

讨论:

根据统计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动脉栓塞多见下肢,最常见的是股动脉,其次是髂动脉和腹主动脉分叉,上肢动脉有3/4发生于肱动脉,腹腔内脏动脉也能发生,最常见是肠系膜动脉栓塞引起的小肠坏死。

动脉栓塞临床表现如下:1无脉:触摸不到栓塞部位以下的动脉脉搏;2.疼痛:栓塞部位出现突发而剧烈的疼痛;3.苍白:栓塞部位以下组织颜色呈蜡白色;4.感觉异常:出现皮肤的麻痹、感觉异常以及皮肤的麻痹、感觉减退;5.运动障碍:表现为肌肉僵硬、坏死,不能活动。该患者入院后临床症状表现:右上肢触不到脉搏、疼痛、皮肤温度凉、感觉减退、不能活动,几乎全部具备上述表现,术前造影也证实右上肢动脉栓塞(见图1)。

房颤发作时或房颤转为窦律的前10天内心房血栓较易脱落,导致血栓栓塞[1]。McBane等[2]研究表明“较大的栓子”更易导致周围动脉栓塞而不是脑栓塞,这些血栓的直径一般超过1.0cm,颈动脉管的口径阻止了这些较大栓子到达脑部血管;免疫组化学研究证实较小且富含血小板的血栓比较容易形成脑栓塞[3],体积较大结构复杂的血栓更有可能导致周围动脉栓塞[4]。

目前周围动脉栓塞的治疗包括以下方面[5]:①药物治疗,动脉栓塞包括溶栓治疗(一般发病后48-72小时最佳,尿激酶50-万单位/天)、抗凝治疗(全身肝素化3-5天,随后口服抗凝剂3-6个月)及应用血管扩张剂等,此例患者入院后予低分子肝素抗凝、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尿激酶溶栓,但疗效欠佳,患者疼痛呈进行性加剧,与患者家属沟通后,从而采取介入治疗。②介入治疗,包括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介入下溶栓术等;此例患者术中使用球囊扩张动脉、血栓抽吸以及术中尿激酶溶栓治疗,复查造影提示血管已通(见图2),术后患者右上肢体疼痛较轻明显缓解、可触及脉搏、皮肤温度回升。③外科手术,如果栓塞病变时间过长,组织器官可出现坏死,考虑行截肢术、坏死肠段切除术等。

综上所述,对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入院后予药物保守治疗不佳的情况下,应尽早积极采取介入治疗,可避免外科截肢,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FusterV,RydénLE,CannomDS,etal.ACC/AHA/ESC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AtrialFibrillation.Circulation.Aug15;(7):e-.

2.McBaneRD,HodgeDO,WysokinskiWE.Clinicalandechocardiographicmeasuresgoverningthromboembolismdestinationinatrialfibrillation.ThrombHaemost.May;99(5):-5.

3.MarderVJ,ChuteDJ,StarkmanS,etal.Analysisofthrombiretrievedfromcerebralarteriesofpatientswithacuteischemicstroke.Stroke.Aug;37(8):-93.

4.WysokinskiWE,OwenWG,FassDN,etal.Atrialfibrillationandthrombosis:immunohistochemicaldifferencesbetweeninsituandembolizedthrombi.JThrombHaemost.Sep;2(9):-44.

5.常三帅、高连君、常栋,心房颤动与周围动脉栓塞,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18(4):

林明宽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心电生理介入;曾在医院进修一年。海南省绿色电生理常委,海南省心血管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心律失常委员会委员。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广东医学杂志、实用心电学杂志审稿专家。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bqzd/1279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