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层脱失,腺体紊乱,增生状改变,胞核变大,胞浆变浅,固有层纤维素增生。见缺血性改变,结肠粘膜绒毛状改变(说明慢性肠炎)。
下方直肠腺体基本正常,方块内上皮粘膜破损杯状细胞减少,且见胞浆变少,固有层见粉色纤维样变。
腺体杯状细胞变形、变小,上皮层缺失,固有层见见纤维素样改变和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粘膜上皮脱失,腺体紊乱、变形,近上皮层腺体减少,见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
帽状息肉,肉芽肿样改变,上皮缺失,附脓性分泌物,固有层炎症细胞增多,充血样改变,腺体紊乱变形。
粘膜基底腺体尚完好,上皮不完整,上皮下固有层血管缺血样改变。
慢性缺血,腺体部分缺失。
右图是左图从病变中间由上而下的剖面病理改变,右图中:左侧为增生状改变腺体增生变宽,右侧为萎缩性改变,腺体减少,基底部尚可见,上皮不规则脱失。此病人为急慢性改变。
这是一老人直肠粘膜病理表现,低倍镜见上皮层炎症脱落,并见上皮层杯状细胞不可见,固有层炎细胞浸润,见纤维组织,腺体变形。高倍镜:腺体内杯状细胞,腺体变形,腺体细胞核增多、浓染、重叠,似不典型增生改变。
可见复层鳞状上皮,为直肠肛管病理像,见一突起组织。
隆起高倍镜下所见:息肉内腺体增生!
腺体增生,杯状细胞增生。
左上图:尚正常,腺体内白色为杯状细胞致。右下图:腺体萎缩。
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腺体减少,上皮缺失。
炎细胞浸润,腺体减少,尤其腺体内细胞排列疏松,核深染,跳跃性,有增生性,但无异型增生。
圈内:血管变形缺血,而直乙双重血管供血,不易缺血,一般直肠脱垂致血管缺血!
多见于直肠乙状结肠,磨菇状。是一种炎症息肉,多伴直肠粘膜脱垂。(炎症性息肉仅见于炎症性肠病,息肉表面粘膜是完整的,腺体改变不大,也可以做为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依据;而帽状息肉也是一种炎性息肉,表面可溃烂,附污苔。)上图A:腺体破坏不见。
胃肠小息肉多为微小粘膜脱垂所致,息肉常见病因:增生性息肉、腺瘤、炎症息肉(帽状息肉,帽状为息肉顶端破溃坏死物。)锯齿状息肉。
嗜酸性粒细胞多见于寄生虫、食物药物过敏、季节更替等,但正常胃肠粘膜也可见,高倍镜见5-10个也正常。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高倍镜下多成簇状、聚集样。
来源:肖书渊教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