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胃、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的炎性反应与坏死性病变,病变可深达粘膜肌层。
简单说就是粘膜损伤比较深,深到了肌肉层。这些损伤其实是我们自己的消化液消化了自己,所以叫做消化性溃疡。
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最为常见,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疼痛多位于剑突下(即通常所说的心窝窝)正中或偏左,多在餐后半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逐渐消失,再次进餐后疼痛重复出现,如此反复循环。
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右,疼痛多在餐前空腹时或半夜出现,进食或服用制酸剂后可稍缓解。
病因此前“无酸,无溃疡”的观点得到普遍公认,胃酸增高不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唯一机制,但是一定水平的胃酸是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必要条件,最大胃酸排泌量小于12~15mmol/h的人,极少发生十二指肠溃疡。故胃酸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从幽门螺杆菌(HP)被发现以来,医生们发现它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起到了主导作用。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90%以上伴随HP阳性。
所以现在应该说:“No酸,NoHP,无溃疡”,似乎更为确切。
此外,不良嗜好,刺激食物,精神压力、遗传因素、血型(比如O型血)等也是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
治疗由于消化性溃疡的主因是胃酸和HP感染导致的粘膜损伤,所以治疗原则就是抑酸、抗HP、修复粘膜、改善症状。
1、抑制胃酸分泌药:
抑制基础及刺激的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常用的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此类药物在餐前半小时服用。
2、修复粘膜:
抑酸药联用后,其可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溃疡复发,常见的如:
腐植酸钠,此药物不经人体吸收,收敛作用强,靶向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主动参与受损粘膜组织的修复,是彻底治愈胃病的关键。
3、胃肠动力药:
主要用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的患者以促进胃肠排空,缓解症状。
常见的有莫沙必利,此类药物增加胃肠动力,故应于饭前服用。
4、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
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应予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其不仅可以促进溃疡愈合,还能预防溃疡复发,从而彻底治愈溃疡。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腐植酸钠2周,再服用抑酸剂+腐植酸钠2-4周。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结束后即使症状消除,也要复查,需确认完全愈合。
因为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剂量比较大,不能自己随意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和监视下用药。
不积极治疗有危险消化性溃疡常见的症状就是规律性疼痛和消化不良,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出血和穿孔,穿孔和出血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
关于是否会癌变,一般认为,反复发作的胃溃疡被许多专家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
据我国文献报道,2~5%左右的胃溃疡可以发生癌变,这个数字目前有增高趋势,有统计最高达29.4%的胃癌来自胃溃疡的恶变。
一般来讲,发生胃溃疡癌变的患者多有长期慢性胃溃疡病史,溃疡边缘上皮细胞反复破坏与粘膜修复再生、化生、不典型增生,随着时间的延长,增加了癌变的可能性。
总结一下:凡中年以上的胃溃疡患者出现下列情况,均应怀疑胃溃疡癌变的可能:
治疗4~6周,症状无好转者或无并发症而疼痛的节律性消失、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者;
粪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并出现贫血者;
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不能除外胃溃疡恶变者。
溃疡直径大于1cm,且缠绵不愈,年龄≥40岁
近期症状反复,如打嗝、嗳气、腹痛、且伴有消瘦者。
胃手术后5年以上,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胀闷、嗳气、不适、乏力、消瘦等
关于十二指肠溃疡是否癌变,此前认为,包括现行的第9版教科书也认为,一般不会癌变。但是,近几年的报道看,也有癌变的病例,所以无论是什么性质的溃疡都要积极治疗并定期复查。
得了溃疡,该怎么吃?1.有规则的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2.进食时切勿狼吞虎咽,宜细嚼慢咽,因咀嚼时可增加唾液分泌,能中和胃液酸度。
3.进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以免胃窦部扩张而增加促胃液素的分泌。
4.一般睡前2小时不要进食,以避免夜间胃酸分泌增加。
5.主食要以面食为主,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主食更应注意,尽量不采用米饭为主食。
6.少饮咖啡,少饮茶,以免增加胃酸的分泌。
7.不吃或少吃辛辣食物。
8.不吃过酸的食物。
9.戒烟戒酒,抽烟饮酒不利于溃疡愈合,同时会导致溃疡复发。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有侵权,请甲氧补骨脂素洗剂皮肤白癜风能治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