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www.gs218.com/m/
很多患者拿到胃镜活检病理报告,会看到“萎缩性胃炎伴肠化”、“黏膜慢性炎伴肠化”等字眼,“肠化”有时会被告知这是一种“癌前病变”,部分患者就感觉很快会得胃癌了,就忧心忡忡,甚至恐惧害怕。
那么,肠化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就要癌变了?
什么是肠化?
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是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所取代了。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器官各司其职,胃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胃酸功能的胃黏膜上皮细胞,肠道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
胃粘膜上皮一般每7天更新一次,上皮中存在干细胞,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能够分化成熟产生胃粘膜上皮细胞。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之下,干细胞分化异常,分化成了肠上皮细胞。
肠上皮化生的分型
通过黏液组化染色把肠上皮化生分为两类:小肠型化生和结肠型化生。
又可分为五种亚型,分别是:
不完全性小肠化生;
完全性小肠化生;
不完全性结肠化生;
完全性结肠化生;
混合型化生,可同时具有小肠和结肠化生。
小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好,是一种常见的黏膜病变,广泛见于各种良性胃病,尤其多见于慢性胃炎,随着炎症的发展化生亦加重,故认为小肠型化生可能属于炎证反应的性质;
结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很低,但在肠型胃癌旁黏膜中检出率很高,说明结肠型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
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关系
胃癌发生的一般过程:
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完全小肠型肠化→不完全大肠型肠化→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
胃癌确实有一定可能由肠上皮化生发展而来,但肠上皮化生离胃癌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距离。而且肠上皮化生患者中胃癌的整体风险还是非常低的。不要因为检查出肠上皮化生就背上思想包袱,焦急忧虑,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出现肠上皮化生怎么办?
1.调整心态,避免紧张焦虑
检查出肠化生时,患者应调整心态,避免紧张焦虑(肠化生程度较重、范围较广的患者需要提高警惕)。
2.去除诱因
尽量去除肠化生可能的诱因(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头号帮凶,如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须根治幽门螺杆菌)。
3.日常注意饮食的调节
宜清淡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尽量避免烟酒、过酸过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减缓肠化的进展。
4.适当药物控制
遵照医嘱,服用一些药物来控制肠化生的进展,减少胃癌的风险。
5.注意定期复查
建议每年复查一次胃镜,评估胃粘膜化生的程度,如果出现异型增生或者早期癌,及时的处理,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
长按识别/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