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抢号哈医大二院肠镜专家刘晨教授周

时间:2020-10-28 16:53:09 来源:肠出血

白癜风的治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为了给广大患者提供更权威的诊疗服务,提高肠道疾病的筛查率,9月24日(本周四)下午,医院特邀哈医大内镜专家刘晨教授出诊。届时,刘晨教授将亲自为广大患者开展肠镜检查和镜下治疗。本次诊疗限定20人,请有需求的患者朋友提前预约抢号。预约-岁以前“无症状”做一次肠镜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肠癌上身!大肠癌的发生约90%以上都是肠息肉造成的。而肠息肉,在肠镜下一目了然极易被发现,并轻松切掉,进而阻断其癌变进程。这就是我们倡导做肠镜能预防肠癌的理由。一份权威的调查报告,让人感到震惊:在诊断为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位患者当中,竟然有位从来没做过肠镜,大多数都是出现了便血、腹泻、腹痛等典型症状才不得已做的第一次肠镜,结果肯定是中晚期肠癌。中晚期肠癌与早期肠癌的5年生存率是天壤之别,极早期的黏膜内癌是0期,生存率几乎是%;而四期肠癌只有8%。在0期和一期,也只有结肠镜才能发现并确诊。此时还往往没有症状,不主动去检查,是不能发现的。到了二三期和四期,由于癌灶变大,会出现一些出血、肠道梗阻、脓血便、大便变形、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此时CT等仪器才能够发现!不光如此,如果在肠癌的癌前阶段,也就是肠息肉的阶段,绝大多数更没有症状,小于1cm的息肉CT也看不到。那怎么才能看得到呢?只有肠镜!因为它就是光滑的肠壁上凸起的肉疙瘩,非常醒目,在肠镜下一览无余、毫发毕现。别说1cm大的,就是1-2mm的小息肉,也能发现。发现后,我们会把它切掉,也会取一点组织拿到高倍显微镜下再次观察,可以确定它的性质:是普通的炎症性的?还是肿瘤性的?是癌前病变?还是早癌?根据这些性质,就能知道何时复查?何时切除?生活中该注意什么?等等...因此,做过一次肠镜,你会对自己的肠道有个印象,如果没问题,可以5-10年做下一次;如果有问题,按照医生说的定期复查,出现息肉就切掉;这样一来,肠癌再凶狠,能奈你何?图为刘晨教授为患者做肠镜检查为什么强调到了40岁要做肠镜?大肠癌的高发年龄是55岁以后;而肠息肉演变为癌,大约需要5-15年时间,平均需10年。我们一般从二三十岁就开始长息肉,10年后也就40岁了,此时大多数息肉还处于良性状态,做个肠镜,发现并切除它,是一个好的时机;这个时机稍纵即逝,一旦耽误了,可能抱憾终生。因为,对于一部分高危人群来说,一旦耽误几年,很多人可能就已经癌变了。比如前段时间来做肠镜的一位47岁男性,无症状来筛查,结果发现距肛门15cm有一枚息肉,大小约1.0×1.5cm,病理结果显示:符合腺瘤性息肉,中度异型增生(离癌变只有一步之遥)。这个治疗上就非常简单,内镜下切除,就根治了,不需开刀,不需放化疗,只需要定期复查就行了。万一没有这次检查,数年后、甚至一年半载后,恐怕就难说了!中国有句话叫未雨绸缪,就是说在没有下雨的时候要检查和修缮房屋,不要等到下雨了,才上房子修补已经漏雨的屋顶。所以,预防肠癌也是一样,我们知道它是息肉变来的,在40岁左右,它大多是良性的息肉,我们这时候无症状做一次肠镜,发现问题,及时切掉,就能避免肠癌形成。送给大家一句话:肠癌预防阻断太简单,如果得上实在太冤!也许有人会问怎么不谈预防呢?肠息肉以及肠癌的发生原因很复杂,我们即便做的十分完美,也不可能完全避免;而最有效最直接的“既能预防又能治疗”的手段,就是及时的肠镜检查。推荐阅读王刃教授:便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危机“信号灯”!刘晨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

哈尔滨医院消化内科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精准医疗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能够熟练掌握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并能够熟练进行内镜及内镜下息肉电切术、EMR、ESD,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后工作站进行消化道肿瘤的基础方面的研究工作,对消化道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早癌进行内镜下治疗,能够熟练进行肝硬化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内镜下治疗。年至今发表SCI文章2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主持厅级课题3项,参与编写规划教材《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

专家预约方法

拨打-预约

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预约

转发是一种爱心,分享是一种美德!

看/肛/肠/病/到/西/大/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xgyy/1104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