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男性,46岁,距肛20cm处粘膜组织2枚。
病例图片:图片可左右滑动,点击可放大。
互动结果
辛伟MD,PhD
美国凯斯大学病理科associateProfessor,医院attendingphysician,精准国际病理诊断网消化系统主编。
辛教授擅长普通外科病理诊断,主攻消化道,兼修软组织、妇科和泌尿病理以及分子病理诊断。医院病理住院医师培训;医院尸体解剖部主任。他拥有科研基金和实验室,从事消化道和胰腺癌基础研究。曾任全美华人病理协会副主席,并担任CAP基金会基金审批委员会,USCAP年会文章审阅委员会工作。已在SCI杂志上发表论文50多篇,并荣获许多荣誉奖励。
辛伟老师精彩讲解:
显微镜下显示多块大肠黏膜,黏膜上皮显示增生样变化,形态学像增生样息肉。但是在高倍下,可以看见散在单个杯状样细胞在固有层,这些单个细胞明显穿破基底膜,在固有层浸润样生长,像印戒细胞浸润。
按照现行WHO标准和美国常用诊断标准,诊断浸润性癌需要肿瘤细胞穿破黏膜肌层,如果没有突破黏膜肌层就是高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异型增生在美国包括两个病变,一个是高级别上皮内瘤,一个是黏膜内癌。上皮内瘤是肿瘤细胞异型增生,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可以是核变化,也可以是结构变化,包括筛状结构和坏死。黏膜内癌是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出现单个细胞浸润,或整个腺体浸润,但没有穿透黏膜肌层。在除了结直肠以外的消化道,黏膜内癌是早期浸润癌,有远处转移风险。但是在结直肠,一般认为没有淋巴管道,所以远处转移风险没有,是做为原位癌,AJCC的Tisstage。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有待商榷,但在没有被推翻之前,我们只能使用标准诊断。
原则上,高级别异型增生的处理就是随访。我们知道,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恶性度高,而且CT/MRI不容易发现早期浸润,这个病例虽然没有黏膜肌层,就算我们假设没有穿透黏膜肌层,直接叫高级别异型增生,让病人按标准随访,就是3年后重新肠镜,是不是有风险?我们也碰到过类似病例,外科医生和肿瘤科医生没有统一标准,局部切除像EMR和ESD可能比较适中建议,外科肠道切除对于癌症风险大的病人也是一种选择。
我一般不用也不建议使用黏膜内癌,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确实没有更好的名称来称呼这个病变。我会使用黏膜内癌伴印戒细胞癌在固有层浸润,再写一段建议说明是原位癌,但考虑印戒细胞的恶性度,适当处理保证所有的病变被去除是必要的。本例细胞基本没有异型,如果没有印戒细胞在粘膜固有层浸润,那么就是一个增生性改变,很多印戒细胞癌异型性可以不明显。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你一定感兴趣!
多种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还在不断增加
多种免疫组化抗体应用介绍,很快会超过种
50多个病例的专家讲解,每周都有新病例
版AJCC肿瘤分期列表
中英文对照最新WHO肿瘤分类
大体检查规范
肿瘤病理诊断报告信息检查表(报告模板)
还有七大查询功能
所有这些尽在精准国际病理诊断网、病理侦探APP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