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常识大肠癌

时间:2016-10-11 23:42:59 来源:肠出血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及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为:①直肠癌的发生率较结肠癌高,比例约1:5:1,但近年来,结肠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②不同地区大肠癌的发生部位有所差异,如高发区其发生部位以乙状结肠及上段直肠为主;而低发区则以右半结肠为主,提示其致病因素可能存在差异;③大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步上升,但我国青年人患大肠癌的比例较高,<30岁者约占10%-15%;④大肠癌病人的性别差异不大。

病因

1、饮食习惯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过多摄入腌制食品科增加肠道中致癌物质,诱发大肠癌;而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的缺乏均可能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

2、遗传因素有20%-30%的大肠癌病人存在家族史,常见的有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家族性无息肉结直肠癌综合征,此类人发生大肠癌的机会远高于正常人。

3、癌前病变多数大肠癌来自腺瘤癌变,其中以绒毛状腺瘤及家族性肠息肉病癌变率最高;而近年来大肠的某些慢性炎症改变,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及血吸虫性肉芽肿也已被列为癌前病变。

临床表现

1、结肠癌早期多无明显特异性表现或症状易被忽视。病程发展后因癌肿部位不同而有不同表现:①右半结肠肠腔较大,癌肿多呈肿块型,突出于肠腔,粪便稀薄,病人往往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便血与粪便混合。临床特点是贫血、腹部包块、消瘦乏力,肠梗阻症状不明显;②左半结肠肠腔相对较小,癌肿多倾向于浸润型生长引起环状缩窄,且肠腔中水分已经基本吸收,粪便成形,故临床以肠梗阻症状较多见,可有便血或黏液。结肠癌的常见症状为;

⑴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常为首先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或稀便;当病情发展,出现部分肠梗阻时,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由于癌肿表面常发生溃疡、出血及感染,故常表现为血性、脓性或黏液性粪便。便血的颜色随癌肿部位置而异;癌肿的位置越低,血液在体内存留的时间越短,血色越鲜红。

⑵腹痛:也是常见的早期症状。疼痛部位常不确切,程度多较轻,为持续性隐痛或阵发性绞痛。

⑶腹部肿块:肿块通常较硬,位于横结肠或乙状结肠的癌肿可有一定的活动度。若癌肿穿透肠壁并发感染,可表现为固定压痛的肿块。

⑷肠梗阻:多为晚期症状。一般呈慢性、低位、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便秘、腹胀,有时伴腹部胀痛或阵发性绞痛,进食后症状加重。当发生完全性梗阻时,症状加剧,部分病人可出现呕吐,呕吐物为粪汁样。

⑸全身症状:由于长期慢性失血、癌肿破溃、感染以及毒素吸收等,病人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全身性表现。部分结肠癌穿透肠壁后,还可侵入其他空腔脏器,引起肠内瘘和营养物质的流失,致使病人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和营养不良等。致病发展至晚期可出现恶病质。

2、直肠癌早期仅有少量便血或排便习惯改变,易被忽视,当病程发展并伴感染时,才出现显著症状。

⑴直肠刺激症状:癌肿刺激直肠产生频繁便意,引起排便习惯改变,便前常有肛门下坠、里急后重和排便不尽感;晚期可出现下腹部痛。

⑵黏液血便:为直肠癌病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80%-90%病人在早期出现便血。癌肿破溃后,可出现血性和(或)黏液性大便,多附于粪便表面;严重感染时可出现脓血便。

⑶粪便变细和排便困难:癌肿增大引起肠腔缩窄,表现为肠蠕动亢进,腹痛、腹胀、粪便变细和排便困难等慢性肠梗阻症状。

⑷转移症状:当癌肿穿透肠壁,侵犯前列腺、膀胱时可发生尿道刺激征、血尿、排尿困难等;浸润骶前神经则发生骶尾部、会阴部持续性剧痛、坠胀感。女性直肠癌可侵及阴道后壁,引起白带增多;若穿透阴道后壁,则可导致直肠阴道瘘,可见粪质及血性分泌物从阴道排出。发生远处脏器转移时,可出现相应脏器的临床症状。









































天津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什么医院专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yszl/1166.html
热点排行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一、消化道出血一般抢救措施:  对严重出血或存在低血容量的患儿,要保持呼……【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一、消化道出血一般抢救措施:  对严重出血或存在低血容量的患……【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一、消化道出血一般抢救措施:  对严重出血或存在低血容量的患……【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