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实际上就是肠黏膜表面上的一个隆起性的病变,是一种可能癌变的疾病。因为结肠的息肉和结肠癌发病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消化内科的医生和内镜的医生,对肠息肉就非常的重视。
预防癌症,一旦发现可疑迹象,要坚持“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人”的原则。
医学上,把凡是从肠道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的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照病理息肉的类型可以分为:
腺瘤样息肉:这是最常见的息肉类型,包括乳头状腺瘤。
炎性息肉:肠黏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
错构瘤型息肉:胚胎异常导致的息肉,与遗传相关。
其他类型息肉:如黏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
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或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结肠息肉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形状及大便习惯的改变,严重的可表现为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
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症状轻微的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大便不成形。如果出现血便或黏液便,绝大多数人会引起重视;但如果患者表现出的是比较常见的大便不成形,就会人很多人并不重视,延误诊断治疗时机。
如何在表现为大便不成形时鉴别诊断结肠息肉呢,介绍以下三步:
第一步:自我观察
研究发现:吸烟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的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食物中含纤维多息肉的发生就少,反之就多;如果病程长,且在整个过程中身体没有总体变化的倾向,考虑功能性肠病的可能性大。
第二步:大便常规+潜血检查
这项检查价格不贵,又没有创伤,无痛苦,是筛查结肠病变最经济的方法,主要看的是潜血的有无。所谓潜血,就是眼睛看不到的隐性的出血,因为量少,肉眼无法观测到。但这么好的检查也存在弊端,就是假阴性率高,可能有潜血,但没有取到有血的那块大便去化验,所以检查结果是阴性的。
我通常会让患者连续查3天大便,并叮嘱患者每日取大便时一定要取看着最不正常的部位。如果3次大便检查均正常,那我会跟害怕肠镜检查的患者说可以推迟一些时间再做;但如果一旦发现有一次肠镜结果有问题,我都会建议患者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结肠镜检查
很多人害怕查肠镜,但如果真的到了必须做的地步,还是必须要做。结肠镜检查是发现结肠息肉的最佳检查方法。
如果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会根据情况或者直接采用冷冻,套扎等方法治疗,或者择期住院手术等,待病理检查结果后,安排后续的治疗和随访方案。
医院肛肠科,成立10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门瘙痒症等肛肠疾病的微创无痛治疗。
尤其擅长用中西结合疗法和中医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顽固性便秘、慢性结肠炎及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肛肠科咨询热线-
朱迪革主治医师预约
肛肠专科门诊:周四、周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