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时间:2019-2-17 15:42:34 来源:肠出血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多属病毒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

病因:由于远端回肠的淋巴引流十分丰富,回肠、大肠区淋巴结多。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沿血循环到达该区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病毒感染者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但培养为阴性。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炎不同于病毒性淋巴结炎,细菌侵袭的淋巴结多表现为淋巴结内急性炎症反应、出血及坏死,淋巴结内可分离出沙门菌。

临床表现:腹痛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因病变主要侵袭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常见,腹痛性质不固定。最敏感的触痛部位可能每次体查不一样,压痛部位靠近中线或偏高,不似急性阑尾炎时固定,并且程度较急性阑尾性炎轻微。偶可在右下腹部扪及具有压痛的小结节样肿物,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有些患儿可能并发肠梗阻,应注意观察。年龄较小患儿在临床上出现与阑尾炎相似的症状,但病情较轻,而无腹肌紧张者,应考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当患儿在临床上出现发热、腹痛、呕吐且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发生于肠道炎症之后,无腹肌紧张者应考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超声表现

簇状增大的淋巴结,每簇≥3个,淋巴结的短径>5mm或长径>10mm;淋巴结内多无血流信号或呈星点状。

●肿大淋巴结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或两处均有。

●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肾形结构回声存在,表面光滑,皮髓质分界清,中心髓质呈高回声,周围皮质为低回声。

●肿大淋巴结呈散在、串珠状、堆状分布,偶有重叠,无融合及钙化。

●大小多在2.0cm以下,2.0cm以上少见。

●部分患儿肠间隙及盆腔可见积液,最宽暗区1.2cm。

●全部肿大淋巴结血流信号沿淋巴门分布,呈点条状血流信号,树枝状血流信号少见。

治疗:药物治疗请遵医嘱。饮食调节尤为重要。规律饮食,饭前饭后不要剧烈运动。不吃零食,暂时不要喝牛奶,吃鸡蛋,鱼虾等易引起肠道过敏的食物。

预后:该病预后良好,常在3~4天内自然缓解。

预防:注意喂养,增强体质,避免受凉感冒。

长按识别







































北京中科白癫风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yszl/9714.html
热点排行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一、消化道出血一般抢救措施:  对严重出血或存在低血容量的患儿,要保持呼……【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一、消化道出血一般抢救措施:  对严重出血或存在低血容量的患……【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一、消化道出血一般抢救措施:  对严重出血或存在低血容量的患……【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