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经常有朋友询问一些与儿科有关的超声测量正常值的问题,我们就从今天起与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儿科超声测量的方法和正常值方面的内容,供大家参考。今天首先与大家分享儿科患者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标准。
儿科超声正常值(一):肠系膜淋巴结
日常的儿科患者行超声时,肠系膜淋巴结很容易检出,但是绝大部分情况下,这些被检出的肠系膜淋巴结是没有临床意义的。如果把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出的肠系膜淋巴结均视为异常,势必会出现大量的假阳性病例,造成不必要的过度诊断何过度治疗。
关于儿科患者的肠系膜淋巴结的正常值的研究文献不多。其中一篇比较有价值的回顾性研究结论如下:
对61名儿童(36名男孩和25名女孩),平均年龄10.7岁(范围1.1-17.3岁),进行了常规腹部CT检查,这些患儿均是以评估可疑或已知的肾结石来诊,而非腹腔内精兵来诊,对这些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进行评估。作者假设这些CT表现可以外推到超声检查。结果如下表:
肠系膜淋巴结阈值(短径)
例数
假阳性率(%)
≥5mm
33
54
≥6mm
18
30
≥7mm
8
13
≥8mm
3
5
≥9mm
3
5
≥10mm
0
0
在61名儿童中,33名(54%)发现了短轴≥5毫米肠系膜淋巴结。这些肠系膜淋巴结大部分在右下腹(88%)。
文章作者建议,使用短轴直径的≥8mm作为判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是否肿大,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截断值。
(文献来源:KarmazynB,WernerEA,RejaieB,etal.Mesentericlymphnodesinchildren:whatisnormal?PediatrRadiol;35:-7.)
另外一些研究者认为:影像学上发现右下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后,还需要进一步寻找可能存在的原发病变(克罗恩病、回肠炎、结肠炎、憩室炎、阑尾炎等)。在没有明显阳性发现的情况下,可以做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但要符合以下几条标准:1.右下腹簇状增大的淋巴结,每簇≥3个,淋巴结的短径大于5mm;2.没有阑尾炎;3.回肠末段或局部结肠轻度增厚。(本篇文献的来源一时查不到了,等后期查到再贴出来)。可以参阅右边的文章:“肠系膜淋巴结炎”之我见。
我们的建议,只有至少满足以下一个条件时,才在超声报告中提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不必考虑患儿年龄):
淋巴结的短径≥8mm,无论是散发的还是簇状分布的;
淋巴结呈簇状分布,每簇≥3个,淋巴结的短径≥5mm。
图1“正常”的肠系膜淋巴结,短径5.2mm。
图2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簇状分布,短径约6mm。
张华斌谢谢。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