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ldquo三岔路口rdquo

时间:2021-4-6 19:32:07 来源:肠出血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1101/4283860.html

作为一名进修医师,我很幸运被分到了梁宝松主任医师组,三级医师梁主任的临床套路,使脱离临床工作许久的我受益匪浅,让我初步建立了临床思维,使我在临床工作中受益良多。我们组的二级医师张海辉老师,对胃肠镜检查的态度、高超的内镜治疗技术,特别是他那发现早癌的“心”,使我心悦诚服。一级医师陆小丹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我们业务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体贴。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医疗小组学习和工作,除了工作学习的劳累,更多却是收获了水平的提高和心情快乐!

前段时间,我们组收了一位特别的病人,之所以说他特别,是因为患者的病变所在位置少见。这位患者两个月前因消化道出医院,行胃镜检查发现了十二指肠溃疡,

治疗以后好转出院。

两个月后,患者遵医嘱定期复查胃镜,但是这次复查,他医院,也正是他这一次的决定,发现了隐藏的问题,为以后提高生活质量奠定了基础。住院之后,这位患者的胃镜是由邝胜利老师做的,邝胜利老师也是梁主任医疗小组的二级医师,因为疫情关系,正在进修的他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工作,邝主任除了查到十二指肠球部愈合的溃疡之外,还发现了之前外院没有看到的病变,在患者的十二指肠乳头部,长了一个不大的腺瘤,位置非常隐蔽!

那第一次胃镜检查为什么没有看到这个病变呢?有可能是上一次胃检查的时候重点放在了观察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而没有观察到十二指肠乳头的部位?也可能是因为腺瘤性息肉和十二指肠乳头的绒毛状结构太像了,以至于没有辨别出来?

这十二指肠乳头,是人体内的一个“三岔路口”,胆总管,胰腺管在这里和十二指肠汇合,胆汁和胰液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流入十二指肠,大家可以参考我给出来的两幅解剖学图片,

如果这里发生癌变,

常常会引起无痛性进行性黄疸,这里的进展期癌症,就需要做普外科最大的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这样的手术就算是成功了,因为对原有的结构破坏太大,容易影响患者将来的生活质量。

这次,邝主任发现了十二指肠乳头的腺瘤,就是一个癌前期病变,按照梁宝松老师常说的,这里的肠壁分四层,就像墙壁一样,从内到外,分别是涂料层(粘膜层),泥巴层(粘膜下层),砖头层(固有肌层)和外涂料层(浆膜层)。这个息肉,就是长在粘膜层的一个良性瘤子,邝老师通过胃镜活检孔,插入注射针,把针头扎在黏膜层和固有肌层之间,注射生理盐水,让息肉的下边和固有肌层之间加上水垫,再用圈套器套住息肉底部,通电切割,就把息肉完整地从十二指肠乳头处肠壁上安全切了下来,

这叫做(EMR手术),再也不用担心这个病变将来变成癌症了!

最后我想给大家科普一下有关息肉的知识,胃息肉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腺瘤性息肉:

约占胃息肉的10%~25%,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较大(>2cm的广基息肉)、绒毛状腺瘤、伴异型增生者恶变率更高,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加上不注意生活细节,终有一天会发展为腺癌;

2、增生性息肉:

大部分胃息肉属于这一种,一般不会癌变,但是可能会带来消化道症状;有大约0.4%~1.76%的癌变几率。这种息肉可能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大约40%的会完全消退。尽管它一般不会癌变,如果比较大(>2cm),还是要切除为好;

3、炎症性息肉:

由于血管丰富,偶尔会发生出血,所以有时候我们还是会把它切掉;

4、胃底腺息肉:

可能和长期用质子泵抑制剂有关,是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志之一,异型增生灶发生率<1%,所以一般认为基本不会癌变;

5、家族性息肉病(FAP):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即FAP,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以结直肠内生长成百上千枚息肉为主要特征。

若放置不理,几乎%发展成大肠癌;

6、青年性(幼年性)息肉:

这种息肉多半发生在较年轻的族群,鲜少会癌变,但是跟炎性息肉一样,有时候也会出血,所以医师也会把它切掉。

医院医院王亚茹

欢迎转载我的文章,欢迎把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zlff/1198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