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利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510/4621482.html江苏省中医药宣传月
常言道
“十人九痔”
谈到大便带血这是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很多市民首先会想到痔疮殊不知它却可能是癌症的报警信号和肠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不是你们找出了病因,给我治的及时,我这把老骨头估计早没了!”前不久,医院外一科(普外)主任还勇为查房时,不幸罹患直肠癌的庞老太紧握着还主任的手不放,她对医护人员的感激,全包含在这简朴的褒奖中。
便血掩护,肠癌误当痔疮治经常大便不成形、便中隐隐带血……在85岁庞老太的眼里是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她从未放在心上,也一直没有规范地检查和治疗过。直到最近腹痛、便血严重,她才在子女的陪伴下,医院就诊。
当地医生考虑是“痔疮”,进行了抗感染、止痛等相关治疗,2周后老人腹痛症状仍未消除,家人感觉不对劲,慕名找到了淮安市肛肠病诊疗中心、医院肛肠科。
根据患者既往病史和主诉,肛肠科副主任医师罗壮立即为患者做了肠镜检查,他发现距患者肛门10-14cm处可见绕肠腔一周隆起性肿块,几乎占据了肠腔管道,质脆易出血,他立即予以活检,病理结果显示为乳头状腺癌,为中晚期中高位直肠癌。
什么?癌症中晚期
庞老太的儿子拿到诊断结果
顿时慌了神
他心里更多的是难过和内疚
回想已是耄耋之年的老母亲,省吃俭用一辈子,正是儿孙满堂、享清福的时候却得了癌症,如果再发现得晚一些,真要让自己懊悔一辈子。
“什么治疗方案最适合?”
“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接下来该怎么办?”
“老母亲这么大年纪,开刀能不能受得了?”
…………
一连串的问题,在他的脑海里盘旋。
针对庞老太基础病多,耐受手术能力差等实际情况,为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帮助患者快速康复,肛肠科、普外科、肿瘤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联合会诊(MDT)讨论,并与家属反复沟通,一家人最终决定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下专家“妙手摘瘤”人们通常把在狭窄处做复杂的事情称为“螺狮壳里做道场”,腔镜下直肠癌手术也是这样。因为直肠位于狭小的盆腔内,在手术过程中空间极为受限,且由于直肠周围血管神经丰富、结构复杂,一旦受损易导致患者出现生殖、排泄障碍等并发症,因此,手术的成功与否和医生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在常年与患者打交道的外一科(普外)主任还勇为的眼中,手术的成功,不只是让患者摆脱病痛折磨,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忘记那段痛苦的经历。他说:“如果术后肚子上留下很大的刀疤,就会时常提醒患者回想起曾经生病时的痛苦,提醒自己与别人不同,这种感受非常糟糕。”
手术由还勇为主刀,他带领团队借助于腹腔镜仔细“排雷”,成功分离和切除了直肠处的肿瘤和距离肿瘤近端部分肠管,然后进行吻合,并彻底清扫病变组织周围的淋巴结。
术后1天老人即可下床活动;
术后3天排气排便,由禁食改为流质饮食;
术后7天拨除腹腔引流管,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
目前,老人恢复良好,已经出院。下一步,多学科诊疗团队将为老人制定个体化的抗癌治疗方案。
感谢多学科团队
为庞老太的治疗提供保障!
肠癌or痔疮,如何区分近年来,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我国最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逐年呈上升趋势,其发病与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相关,早期最典型的症状是便血,由于痔疮也会引起便血,很容易被市民忽视和混淆。
◆痔疮便血:一般是大便表面带血、便后手纸带血,便血的颜色多为鲜红色,严重的呈喷射状。
◆肠癌便血:便血表现为持续性、陈旧性出血,血液颜色多呈暗红或果酱色,严重的可能出现脓血便。
还主任提醒市民在我国,肠癌好发于40岁-60岁的人群。早期肠癌的临床诊断率只有10%-15%,多数患者有症状就诊时已是中晚期。晚期肠癌的疗效差,术后易复发转移。
市民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早就诊1、腹部持续不适、隐痛、腹胀。
2、大便习惯改变,出现便秘或腹泻,或者两者交替出现。
3、便血或有黏液便。
4、原因不明的贫血或体重减轻,或出现腹部肿块。
虽然自己可以简单分辨但最保险的方法仍然是:去医院检查!切不可掉以轻心!!多学科诊疗(MDT)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与治疗理念的不断改善和更新,医院建立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组(MDT),共同推动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治,旨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专业化、规范化、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为患者“量身定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帮助他们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供稿
普外科刘金苗
编辑
宣传科张娣娣张丽
策划
宣传科申琳琳
▍版权声明:
○如涉及版权争议,请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