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拆除血栓ldquo炸弹rd

时间:2021-11-7 17:10:36 来源:肠出血

行政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

62岁的王大爷,医院眼科就医,就诊时突发剧烈腹痛。遂转至急诊科就诊,同时伴有腹泻、血样便,恶心、乏力及心慌。紧急腹部CT示:肠系膜上动脉开口斑块形成致管腔轻度狭窄,肠系膜中下段腔内充盈缺损,考虑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指脱落的血栓阻塞于肠系膜上动脉,导致小肠急性缺血、坏死,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年发病率约为/10万。一旦发生,病情极其凶险,病死率极高,达70%~90%!

救治工作刻不容缓。

普外科宋向晖副主任医师、影像科叶更新主任、介入诊疗科周元敏副主任迅速对患者病情进行会诊及讨论:患者有心脏房颤病史多年,考虑房颤所致血栓并脱落造成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大面积小肠坏死,危及生命;患者有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史,凝血功能差,外科手术难度及风险很大。最后一致决定,先行介入取栓术。介入取栓溶栓微创、快捷,如果效果不满意,还可再行挽救性的外科手术。

经过紧张的1个多小时的介入手术,顺利取出患者肠系膜上的陈旧血栓,使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血管完全再通,拆除了王大爷这个携带多年的不定时“炸弹”。术后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术后第三天王大爷腹痛腹胀逐渐好转,恢复排气排便,三天后血象及体温正常,复查腹部CT可见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和分支通畅,肠管扩张和肠壁水肿明显减轻,考虑无肠坏死,使其避免了切除大部肠管的后果,病情转危为安。目前王大爷身体基本恢复正常。

术前(肠系膜上动脉未见明确显示)

术后(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基本显示)

抽取出的大量血栓

王大爷所患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少见的外科急腹症,诊断极为困难,误诊率可达80%以上,并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情凶险。此次顺利的诊断与治疗依赖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协作成果,普通外科、介入诊疗科、影像科迅速、准确的判断和紧急及时的手术为抢救成功赢得了黄金时间。

介入医学是在传统医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兴学科,在传统医学难以处理的地方,介入医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入作为“拆弹专家”通过导丝、导管、球囊、支架等一系列高科技器材在血管及体内腔道内进行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失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是传统医学的重要补充。

介入诊疗科的医生们时常会遇到像王大爷这种紧急而又凶险的情况,比如:心肌梗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脑血管栓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它们都是平时无症状,来势却凶猛,对人的危害极大,是个随时会爆的“炸弹”,而这些疾病的外科手术操作难度大,风险高,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外科手术机会,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原来棘手的急危重症有了越来越优的诊疗手段。

专家推介

叶更新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影像学科主任。从事放射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诊疗工作30余载。

擅长:

微创介入放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头颈部肿瘤、肺癌、肝癌、胰腺癌、肾癌、消化道肿瘤等实体肿瘤的经皮穿刺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术;原发、复发或残留肿瘤的酒精、射频、微波等消融治疗术;血管、消化道、胆道等腔(管)道狭窄的球囊扩张术和金属内支架植入术(如:阻黄PTCD术、血管狭窄成形术等);CT引导下经皮胸、腹脏器穿刺活检术;各类囊肿、脓肿引流术等,对尘肺大阴影继发大咯血的介入性栓塞治疗术也有一定的研究。

放射影像诊断(包括普通放射、CT、MR、DSA),尤其是对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与诊断有较深入的研究。如:早期小肺癌、小肝癌、消化道肿瘤的多层螺旋CT成像与诊断;心、脑血管疾病CTA成像技术与诊断;胸、腹部恶性肿瘤手术可切除性的螺旋CT术前评估等;还专长于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周元敏

主治医师,介入诊疗科副主任。

擅长:

各类实体肿瘤的介入综合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介入治疗,包括血管瘤血管畸形在内的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妇科的介入微创治疗,输卵管堵塞的介入再通治疗。

医院

稿:周元敏、叶更新

编辑:宣传办

投稿邮箱:tougao12h

s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zlff/1280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