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文/宋协国(山医院)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卓越的作用,它能降低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病及死亡风险,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在心脑血管病猝发时服用,亦可减低缺血性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老李今年60岁,两年前因为血脂、血压偏高,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和相关的药物控制,现在血压和血脂基本在正常范围。今早老李起床时突然感觉身体麻木、无力,同时还觉得一阵阵头晕,双眼视力模糊,家人吓了一跳,害怕是早期中风症状,医院。后来诊断结果让大家很诧异,居然是胃出血!而“罪魁祸首”竟是长期服用的阿司匹林。
原来,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是需要定期随访监测出血风险的,而且这个出血风险不仅仅是脑出血,还包括观察各个系统的出血倾向,老李的情况则是消化道黏膜的弥漫性出血。
因此,对于长期服用阿斯匹林的患者,医生尤其要注意随访,监测其有无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并且要谨记以下七个要点:
01适用人群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中、高危人群、大部分血压控制稳定的高血压患者、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及颈动脉狭窄患者,如果无其他禁忌证,都应首先考虑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用药。
02配伍禁忌
有些药物不宜与阿司匹林同服。如与维生素B1同服不仅会加重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而且还会降低维生素B1的疗效;与抗凝药双香豆素合用时,易引起出血的发生;与降糖药甲糖宁同用时,则会出现低血糖反应;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溃疡;若与甲氨蝶呤同用,可增强其毒性;与速尿剂同用,容易造成水杨酸中毒。
03服用剂量
在剂量方面,要权衡疗效和出血的获益/风险比值。阿司匹林剂量过高,患者出血等副作用的出现机率就会增加;剂量过低,则达不到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从5mg起阿司匹林就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至mg时血小板凝聚作用就会全面被抑制,当用量超过mg或mg时出血风险加大。低剂量阿司匹林(75~mg/天)的获益/风险比值最好。
单一使用阿司匹林是大多数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首要选择。
血栓高危人群,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应当首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两药联合应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为~mg/天,服用时间的长短根据疾病种类、支架类型、患者状况而定,如急性期患者常需服用2~4周后,将其用量改为75~mg/天长期使用。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不能随意停用,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放过支架的患者,否则心血管疾病风险会成倍升高。
04禁忌人群
以下人群应慎用阿司匹林,如因治疗确实需要服用,应观察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出血或穿孔。这类人应选择肠溶片等剂型,服药期间注意是否有大便发黑等出血症状。
部分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会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大发作等过敏反应,如服药后发生类似症状,应及时停药。
妊娠妇女在怀孕早期要慎用阿司匹林,其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异常。孕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致分娩延期,并伴有出血危险,因此分娩前3个月也应禁用。
阿司匹林在体内的分解产物会阻碍铁的吸收,因此缺铁性贫血患者不宜服用。
手术患者应在手术前1周停用阿司匹林,以免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引起术中不必要的出血。
05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不适,除此之外,还可引起中毒,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严重者可导致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危及生命;亦会引起皮下出血,多表现为皮肤青紫或出血点,甚至牙龈出血或鼻出血,老年女性尤为常见。
因此,凡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应定期复查血小板的数值;有消化系统症状出现时应查大便潜血试验,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06首选肠溶
因为普通阿司匹林片口服后,在胃和十二指肠的酸性环境下快速吸收,而肠溶片只能在碱性的肠液中缓慢释放,缓慢吸收,作用持久,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胃肠刺激症状相对较少,因此肠溶片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的最佳选择。
07注意忌口
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现烧心以及消化不良、胃痛、恶心等胃部不适的症状,其实这些副作用的出现也和个人饮食习惯有关。交待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忌口,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原文刊登于《医院?医师在线》杂志第期药学堂栏目,原题“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随访监测很重要”。)
医师在线:jcyy百万基层医生的成长阶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