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

时间:2016-12-13 1:34:14 来源:肠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患儿组选择本院儿科以腹痛或反复腹痛就诊并且拟诊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58例。对照组选择儿保科无腹痛,无发热,无呕吐及腹泻等症状的健康儿童40例。观察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肿大,对有淋巴结肿大的患儿超声图像进行分析。使用仪器为SIEMENSACUSNANTARE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2MHz。结果:高频超声对小儿腹腔内结构显示清晰,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直观、安全、方便、重复性好,对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高频超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   腹痛是小儿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复杂,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因为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成为确诊的难题。随着高频探头的广泛应用,能清晰显示小儿腹腔内结构,为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本文通过对两组病例图像的对比分析,寻找一个简单易行,容易普及开展的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患儿组选择本院儿科年1月-年8月以腹痛或反复腹痛就诊并且拟诊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1—6岁平均3.8岁。   2对照组选择儿保科无腹痛,无发热,无呕吐及腹泻等症状的健康儿童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5岁,平均4.4岁。   3使用仪器为SIEMENSACUSNANTARE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MHz。   超声检查方法:检查时患儿组及对照组均取仰卧位,常规腹部超声检查并结合临床及其他影像学检查,且超声检查未见腹腔包块、积液、肠套叠、肠管扩张、阑尾增粗等异常征象。用高频探头扫查腹腔,观察右下腹、脐周、右中上腹及左侧腹腔是否可探及肠系膜淋巴结。扫查方法以脐周为中心结合腹痛部位,重点有序地进行纵切、横切、斜切扫查,必要时探头可适当加压。重点检查右下腹及脐周腹腔,并用CDFI血流显像功能,排除肠管、血管等机构,确认肠系膜淋巴结后,记录肠系膜淋巴结的数量、形态、分布部位、内部回声。并观察肠系膜淋巴结内血流分布情况,必要时局部放大,对腹腔最大的淋巴结测量纵径、横径,计算纵横比。   国内淋巴结肿大诊断标准为淋巴结的纵径10mm,横径5mm,纵横比≥2.并可见两个以上的淋巴结成弥漫性均匀性改变称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二、结果   1正常对照组40例小儿中有16例能探查到肠系膜淋巴结,多位于脐周及右下腹,数目小于4个,呈长椭圆形的低回声,边界清楚,表面光滑,纵径范围在4.0—7.6之间,横纵范围在2.0—3.5之间,纵横比范围在2.3—5.2之间。CDFI显示肠系膜淋巴结内多无血流信号,少数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   2患儿组腹腔内均能探测到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多位于右下腹、脐周及右中腹沿肠系膜走行散在分布或多发串珠样分布,未见明显融合,肠系膜淋巴结成多发性,数目多大于5个,形态呈横椭圆形,纵径范围在10.5—20.2之间,横径范围在5.3—9.6之间,纵横比范围在2.1—3.81之间,成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晰,包膜完整,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根据内部回声可分为低回声型及等回声型,以低回声为主,少数为等回声,未见钙化及囊性变,CDFI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内多可探及血流信号。   三、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brennermsnn综合症,好发于少年儿童,多属病毒感染,好发冬春季。病变主要累及末端回肠及升结肠部分区域淋巴结,故右下腹痛最常见,因此肿大淋巴结常位于脐周及右下腹。各种肠道细菌、病毒都可能透过肠系膜,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小儿肠壁薄,皮下脂肪少,肠系膜距体表浅,超声容易显示,同时超声无损伤、无痛苦,小儿容易接受,还可动态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及转归,指导临床医生治疗方案的拟定。   高频超声的应用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查途径,本研究采高频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肿大的淋巴结,结合临床可作出准确的诊断。主要依据:间歇性腹痛,多位于脐周及右下腹,超声检查可见多枚肿大的淋巴结,CDFI显示淋巴结内均可见血流信号。本次报道的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依据为:纵径10mm。横径5mm,纵横比2,有两个以上的淋巴结呈弥漫性改变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炎最常见的鉴别诊断是急性阑尾炎,两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很多相似之处,若结合病史、体征则有助于鉴别。急性阑尾炎:腹痛在先发热在后,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右下腹压痛部位固定,部分患儿超声可见增粗的阑尾,有时阑尾炎可合并淋巴结肿大,但肿大淋巴结数量大多少于5个。而肠系膜淋巴结炎与之相反,先发热后出现腹痛,无固定压痛点,腹部移动性压痛体征较多,无腹肌紧张,肿大淋巴结数量大于5个。本病还需与淋巴结结核、恶性淋巴瘤相鉴别。淋巴结结核:肿大的淋巴结常融合粘连,部分有液化或钙化,一般抗炎治疗无明显疗效。恶性淋巴瘤:肿大的淋巴结失去正常形态,呈圆形,纵横比2,常融合成团,累及范围广   四、结论   高频超声对小儿腹腔内结构显示清晰,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直观、安全、方便、重复性好,对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彬、陶静、初洪刚,等:浅表淋巴结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0(11):.   2叶菊芬,高频彩超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5(16):.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只负责知识的传播,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欢迎大家完整转载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要求
北京看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zlff/401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