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肛门内直肠脱垂手术治疗

时间:2017-1-26 23:49:13 来源:肠出血

一、概述:

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粘膜或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位置下移,脱出肛门的一种疾病,俗称“脱肛”。主要表现:便时或增加腹压、负重、劳累后肛管、直肠等肿物脱出肛门(内脱垂常无明显症状,偶尔在行肠镜检查时发现)。初发时肿物较小,排便时脱出,便后自行复位。以后肿物脱出逐渐频繁,体积增大,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门内,伴有排便不尽、下坠感等。最后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时亦可脱出。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儿童、老年人、经产妇及久病体弱者。除部分儿童患者随着身体发育,体质增强可自行痊愈外,绝大多数患者因脱出反复发生而逐渐加重。随着脱垂加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黏液流出,肛周皮肤湿疹、瘙痒,肠壁粘膜糜烂、出血、息肉形成等。

二、病因:

1.解剖因素:

幼儿、营养不良患者、年老衰弱者,易出现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无力;小儿因发育不良骶骨弯曲度小、过直;手术、外伤损伤肛门直肠周围肌或神经等因素都可减弱直肠周围组织对直肠的固定、支持作用,导致直肠易于脱出。

2.腹压增加: 

如便秘、慢性腹泻、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慢性咳嗽、多次分娩等,经常致使腹压升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3.其他 

内痔、直肠息肉、肛乳头瘤等经常脱出,向下牵拉直肠粘膜,诱发粘膜脱垂。

直肠脱垂两种经典的发病学说:

①滑动疝学说因腹腔内压力增高及盆底组织松弛,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处直肠前腹膜反折部被推向下移位,将直肠前壁压入直肠壶腹,最后脱出肛门外。

②肠套叠学说套叠始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在腹压增加,盆底松弛等因素影响下,套叠部分不断下移,最终使直肠由肛门外脱出。

三、分度:

四、治疗:

直肠脱垂的治疗依年龄、严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且应积极消除直肠脱垂的诱发因素;幼儿直肠脱垂以保守治疗为主;成人的粘膜脱垂多采用硬化剂注射等治疗;成人的完全性直肠脱垂则以手术治疗为主。

1.一般治疗:幼儿直肠脱垂有自愈的可能,应注意缩短排便时间,便后立即将脱出直肠复位,取俯卧位等。成人也应积极治疗便秘、咳嗽等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以避免加重脱垂程度和手术治疗后复发。

2.药物治疗:将硬化剂注射到脱垂部位的粘膜下层内,使粘膜与肌层产生无菌性炎症,粘连固定。对儿童与老人疗效尚好,成年人容易复发。

3.手术治疗:我科采用直肠脱垂“三联术”治疗,临床疗效好。

术后处理:

1.卧床休息、流质饮食,2-3天后逐渐改半流质饮食到普食。

2.补液,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控制排便3-5天,口服润肠通便药,防止大便干燥。

4.便后清洁肛门,常规伤口换药。

5.避免剧烈活动。

五、预防

1.完全康复后,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2.积极防治可导致直肠脱垂的各种原发病。

3.直肠脱垂治愈后要避免增加腹压或从事剧烈运动,以防复发。

术前

术后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皮肤病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zlff/525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