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常常碰到腹痛的宝宝,有一部分宝宝腹痛的时间还比较长,但是不剧烈,可以自行缓解,但是反反复复,家长很担心,来医院检查腹部彩超,报告提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董医生今天就给宝妈们
说说肠系膜淋巴结炎。
其实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该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男童居多。以往一般认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伴有腹痛的原因是发热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频彩超的应用,腹部淋巴结得以清晰、直观地显示,越来越多的肠系膜淋巴结炎被诊断。
目前认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伴有的腹痛多是由于并发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有研究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再发性腹痛最常见的原因,也是5岁以上儿童急性腹痛的主要原因。
一、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因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因素有关系,近年来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可引起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尤其是3岁以上儿童。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分支分布,以回肠末端及回盲部的淋巴结最为丰富,加上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差,因此呼吸道、胃肠道的病毒、细菌等感染常累及肠系膜,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易在该处吸收进入回盲部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筋骨柔弱,脾常不足,若护理不当,腹部受寒,或过食生冷瓜果,寒邪凝滞中焦,寒凝气滞,气血不畅,经络不通而发生腹痛。腹痛原因以感受寒邪、乳食积滞、脏腑虚冷、气滞血瘀为多见。
二、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哪些表现?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患者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腹痛部位不固定,以右下腹最多见,也可见于脐周、上腹和左下腹部,腹痛性质不一,多为间歇性阵发性腹痛,部分为持续性腹痛,腹痛程度多不剧烈,疼痛剧烈者易与肠痉挛、阑尾炎以及输尿管结石混淆。腹部压痛位置不固定,多见于右下腹,也可见于腹部其他部位,右下腹压痛伴有反跳痛及肌紧张者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而被误诊,除腹部体征外,常可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大、颈部淋巴结大等。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增高或在正常范围。
彩超诊断标准:目前常用彩超诊断的标准为: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探及2个以上淋巴结回声,并且长轴直径>10mm或短轴直径>5mm,或淋巴结成集簇状排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淋巴结内血流信号丰富者即视为淋巴结大。
目前对彩超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存在争议。因小儿淋巴系统发育旺盛,正常儿童彩超检查亦可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腹部淋巴结大在儿童中很常见,不应都视为异常。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可以是正常现象,但也可能是某些淋巴增生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如肿瘤、炎症,以及感染。区分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是否正常非常必要,淋巴结的大小、数量以及分布对提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但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的异常范围至今尚未统一。有研究认为有必要对儿童腹腔淋巴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随访,以区分正常和异常淋巴结。
三、宝宝腹痛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同时也应注意排除以下问题:
1、急性阑尾炎。
2、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3、恶性淋巴瘤;
4、胃肠痉挛痛等其他引起腹痛的疾病;
四、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原则为针对病原给予抗炎、抗病毒治疗,同时针对发热、腹痛等症状给予对症治疗。一般门诊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即可,对腹痛剧烈、呕吐、腹泻严重、不能进食者可适当静脉输液,必要时住院治疗。对明确细菌感染的患儿可采用抗生素治疗(但不是有所有的肠系膜淋巴结炎都需要使用抗生素)。
中医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以温经散寒、消食导滞、调理气机、疏通经脉、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对症施治,如清热祛湿、消食和胃、健脾化积,从而使整体功能得以改善。按摩、针灸、艾灸等都有一定作用。
五、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预防:
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多运动,增强体质;注意饮食卫生,忌过食生冷瓜果、忌雪糕、冰淇淋等冷饮,少喝饮料,不吃零食,不暴饮暴食;注意气候变化;注意腹部保暖;餐后稍事休息,勿作剧烈运动。
小结: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常见病,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细菌等感染有关。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症,彩超为首选的检查方法,但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因正常儿童也可有肠系膜淋巴节大,以后的研究应扩大样本量对健康儿童的肠系膜淋巴结进行彩超检查,以便明确肠系膜淋巴结正常和异常肿大的标准。临床上肠系膜淋巴结炎最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应注意仔细鉴别。治疗可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并注意日常饮食卫生和增强体质以预防复发。
赞赏代表态度
董医生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