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一世
(一)阿尔贝一世(年4月8日~年2月17日)是比利时国王(年~年在位),利奥波德一世之孙、利奥波德二世之侄。他在即位前的称号是佛兰德伯爵,是佛兰德伯爵菲力浦之子。年4月8日阿尔贝一世生于布鲁塞尔,在青年时代受到文化和军事教育,他的社交技巧让他成为欧洲上流社会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阿尔贝交游广泛,在各地求学学习政治和经济相关课题。年和年他两度访问美国,年阿尔贝去非洲的比利时殖民地比属刚果,他的伯父利奥波德二世因为对比属刚果的残酷剥削而在历史上恶名昭彰,在考察回国之后阿尔贝向政府提出改善刚果人待遇和加紧修建那里的铁路的要求。年利奥波德二世去世后阿尔贝一世继承王位。在年访问柏林期间获知威廉二世皇帝的战争计划,他立刻通知法国政府,并于4年7月1日向威廉二世递交一份私人信函,声明比利时将严守中立。
(二)然而威廉二世无视阿尔贝一世的警告,于4年8月日命令德军侵入比利时,阿尔贝一世立即命令比军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比利时的顽强抵抗减缓德军的推进。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尔贝一世与比利时人民并肩作战,一战结束后阿尔贝一世积极参与国家重建,并于年请求协约国集团废止年伦敦条约。欧洲列强曾在该条约中确认比利时的独立,但同时又把中立国家的地位强加给它,使比利时在入侵面前显得格外脆弱。作为阿尔贝一世努力的结果,伦敦条约在凡尔赛和约中被废止。阿尔贝一世鼓励发展工业和建立远洋商船队以恢复比利时经济,年阿尔贝一世在登山时遇难,他的长子利奥波德三世继承王位。年10月2日尚未登基的阿尔贝娶巴伐利亚公爵的女儿伊丽莎白郡主为妻,他们是在亲戚的葬礼上认识的,伊丽莎白的父亲乃是奥地利皇后伊丽莎白(茜茜公主)的弟弟卡尔·西奥多尔。
列日战役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由于德意志帝国害怕将因面对法国和俄罗斯帝国的两面夹击而陷入漫长的两面作战,施里芬计划被设计成发动一场闪电战,即快速击败法国(就像年的普法战争那样),接着再转移西线大军到东线,以击退俄罗斯的军队(因为他们认为俄军动员速度较法军来的慢)。为了达成这项目标的德军将必须破坏比利时的中立并入侵之,在数天之内通过该国,而在德军向比利时推进的路线上高度要塞化的列日首当其冲。4年夏天奥匈帝国的斐迪南王储遭暗杀后各国之间的外交及军事行动渐趋激烈化,而战争也逐渐地无法避免。而德国未遵守和奥匈帝国间的盟约于8月1日向俄国宣战,并于隔天向法国(俄国的三国协约盟国)下达最后通牒,同时德国也向比利时的阿尔贝一世国王下达另一道最后通牒。德国的施里芬计划(已发展二十年余)将投入大量的人力来清除集中于阿尔萨斯前线的法军,此一侧翼调动需要德国侵犯比利时的中立,以便绕过法军和崎岖的阿登山区。比利时可选择不做抵抗,并让德军可穿越他们的国土进攻法国。事实上多数德军的计划皆需要比利时如此做,否则其他情形将会像一位普鲁士军官所说:这将激怒沉睡的绵羊。对德军的计划来说不幸的地方在于比利时将证明他们有强大的意志来防卫他们的独立地位,但对比利时来说不幸则在于他们的资源跟不上他们的锐气。
(二)比利时修筑防线并计划独立对抗任何潜在敌人,不论是德国、法国还是英国。4年八月初它的军队也如同多年来一样部署在国界上,当阿尔贝一世收到从柏林来的通牒时他的参谋长塞列尔斯·德·莫兰维尔将军便开始执行应变计划:集中军队在比国的中心,而让列日和那慕尔的要塞群能够减缓德军的侵攻。列日座落在比、法两国间的主要道路上,而德军既不想从南部崎岖的道路经过,也不想经由比利时北方的荷兰进攻(即便那将少去十数公里且地势平坦)。列日和那慕尔都拥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但也都有严重的缺点。列日城被一打要塞环绕,由十九世纪后期杰出工程师亨利·艾力克西斯·布莱尔蒙特所设计与建造,布莱尔蒙特选择不用法国工程师沃邦的星形要塞系统,自行设计要塞群来抵挡新式线膛火炮。除了由混凝土、砖石以及泥土所做成的山丘外要塞主要的部份皆在地面之下,每座要塞皆拥有一个可伸缩的圆屋顶,可装设许多火炮,最大者可达6英寸。当此一先进的要塞于2年完成后并未受到妥善的维护,布莱尔蒙特还另外要求建造较小的防御工事和战壕,用以连接并保护主要堡垒群,但比利时政府并没有执行该项建造计划。他们的驻军战力并不完整,其中有许多人是来自当地的警卫部队,而且他们只受到最低程度的训练。
(三)8月2日阿尔贝一世国王下令开始执行支援工作以回应德国的最后通牒,同时动员所有军队并使之达到最佳战力。列日要塞群的指挥官吉拉德·莱曼中将得到的命令称:“和你那些受托付的部队防守到最后一刻。”比军用来完成所有准备的机会不多,因为德军在8月4日进入他们的国家。德军中负责占领列日的临时单位是由奥托·冯·恩米希指挥的默兹河军团,辖下共有八个旅。恩米希指挥的主力步兵及骑兵被下令攻占列日城附近横越默兹河的桥梁,并消除所有遇到的抵抗。然而当他及其麾下部队抵达河边时却发现多数桥梁已被摧毁,只能架起浮桥以作为替代,而当这些措施也遭受对方的火力袭击时德军发现他们被迫向列日要塞进攻。列日坐落在马士河和乌尔特河的交会点上,位于南方的阿登森林、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与西北方的法兰德斯平原之间。马士河沿着深峻的峪流经列日,为其构成一个重要屏障。德国通往布鲁塞尔的主要铁路会通过列日,这条铁路最后通至巴黎,施里芬和毛奇就是想利用此条铁路运兵进入法国。大量的工业设施、工厂和其他设施将有助于城市的防御,然而主要防线仍是十二座要塞组成的环形要塞,该环形要塞完成于1年,以半径6~10公里环绕列日。要塞间的火力交织网及保护区的设计,将使要塞能够在其中之一遭袭击时周围两座要塞将可提供火力援助,每两座要塞间的间距大约4公里。
(四)这些要塞不是三角形状就是四方形,周围环绕着沟渠与铁丝网。要塞完全由混凝土建造,并搭配毫米榴弹炮、及毫米加农炮和57毫米速射炮可供防御。要塞里的步兵利用步枪与机枪来防御敌人的攻击,主要的炮座安装在可供60度旋转的炮塔上,只有57毫米的炮塔可以升高。一个要塞共有78门大炮,利用弹药库来储存弹药,军队宿舍可供多达五百人居住,并拥有发电机可供应照明。这些要塞并未相连在一起,只能通过地面上的电话或电报来互相联络。这些要塞有几个其他的弱点,由于有许多沟壑横跨两两要塞间,使得这里的地形难以完全防守。间隔的防线在战斗前才被建造,其防止德军渗入城市的效率不佳。在后方的要塞也很脆弱,那是德军轰炸后炮弹飞往的方向。要塞内的通风及卫生情形相当的差,造成内部空气不流通与异味。要塞选用的混凝土非最佳,因为是在只能承受0年最大的围城炮(毫米榴弹炮)炮火的情形下建成。莱曼曾亲自被选为第三师与列日要塞群的指挥官,在阿尔贝国王的指示下坚守要塞到底。莱曼拥有万人可防守要塞间的间隙以及名要塞守军,其中包含公民警备队。
(五)4年7月28日大战爆发后德军为从右翼迂回进攻法国,按照施利芬-小毛奇计划于8月2日占领中立国卢森堡,4日越过德比边界攻占维塞、逼近列日,西线的战争行动正式展开。列日位于默兹河与乌尔特河汇合处,北邻荷兰边界,南靠阿登森林,是德军取道比利时进攻法国的咽喉。要塞周围筑有12座炮台,环形炮台群周长50余公里,炮台间隔~6公里,部署有各种火炮门,各炮台筑有厚度为2.5~米的钢筋混凝土永久工事。德国于8月日早上对比利时宣战,先头部队“默兹河军团”于4日早晨8点跨过边界。骑兵推进至默兹河,但发现多数桥梁均被摧毁。到了8月4日傍晚德国骑兵已经渡过默兹河来到北边的维泽,并在那里遭遇到第十二旅,该旅被下令进行英勇的后卫作战以利撤退至要塞防线,整个晚上德军都被挡在北方。比利时第三步兵师躲在仓促完成的防御工事后方以防御城市,同一天他们成功地击退企图通过要塞群的德军。德军企图进攻占巴雄要塞的攻势被要塞的机枪与大炮火力挫败,承受相当大的损失。此次挫败后德军利用齐柏林飞船发起历史上第一次空袭,对列日城丢下炮弹,同时骑兵则从南方的维泽赶来包围列日。随着城市可能很快陷落,莱曼命令他麾下的第三步兵师撤退,并重入新动员的比利时军到西方去。
(六)8月6日鲁登道夫将军挥军前进时发现第14旅的指挥官已战死,他以个人名义下令野战榴弹炮提供火力支援,以便通过迪布瓦村,因为该处是个可俯瞰列日的高点。鲁登道夫派出一队人向莱曼提出休战协议,但被拒绝,而在其后跟随的突击队也被莱曼指挥部的军队击退。德军这次的突袭迫使莱曼逃离列日城,并躲入该城西方的龙欣要塞以做为避难。外环的其他要塞则持续抵抗德军的推进,因为德军对他们的铁路线进行封锁。德军持续炮击地炮击这些要塞,但大多数的要塞仍屹立不摇,唯一被击垮的是夫莱龙要塞,该要塞的穹顶遭到炮火摧毁,而巴雄要塞则在德国步兵持续的进攻下于8月10日被攻占。德军默兹河集团军(辖第7、第9、第10步兵军和第2骑兵军,共12万人,由埃米希将军指挥)根据战前对要塞地形和防御设施的侦察,计划采用穿插战术从炮台之间实施突击,首先占领列日市和默兹河上的桥梁,然后各个摧毁周围的炮台。勒曼将军率比军4万人据守要塞,以待英法军队增援。5日夜德军主力对默兹河以东的弗莱龙和埃沃涅炮台发起突击,骑兵在列日要塞以北强渡默兹河,从西面对要塞实施迂回。
(七)比军坚守炮台之间的堑壕,以火炮和步、机枪火力以及强光探照灯挫败德军步兵以密集队形发起的轮番进攻。6日德军步炮协同对东面炮台组织新的攻击,同时对南面的弗莱迈、邦塞勒和昂堡个炮台发起攻击,比军兵力不足而寡不敌众,勒曼担心东岸步兵被德军分割遂命令该部撤至西岸。次日德军从弗莱龙和埃沃涅炮台之间攻入列日市,10~11日攻占东面两座炮台。12日德军调来毫米榴弹炮对比军仍控制的炮台实施猛烈轰击,至16日各炮台相继陷落,德军以伤亡2.5万人的代价打开进攻法国的通路。比军的顽强阻击迟滞德军的行动,为协约国军队集结部队赢得时间。为了削弱这些要塞的德军决定使用他们强大的围城炮,这些围城炮中包括克虏伯的大伯莎毫米榴弹炮以及一些奥匈帝国借出的05毫米榴弹炮,由斯柯达公司建造。这些要塞在建造之初比利时认为陆地上最大的可移动式大炮是毫米榴弹炮,所以这些要塞并未设计成可承受来自更大的围城炮的炮弹。
(八)围城炮发出的炮弹从堡垒的正上方落下,穿透混凝土层,然后再由延迟导火线引爆。要塞一个个被迫就范,直到8月16日最后一座要塞波恩赛勒斯要塞投降为止。8月15日莱曼指挥官在防守龙欣要塞时负伤,在昏迷的情形下成了德军的俘虏。到了8月17日早上德国第一军团、第二军团及第三军团按照施利芬计划准备继续横扫剩余的比利时,迫使剩余的比军退往安特卫普,并使布鲁塞尔于8月20日不战而降。莱曼及其部队在列日所做的十日抵抗,是否对德军施利芬计划的时间表有所影响至今仍不清楚,但显而易见的是协约国视这场战斗为精神上的胜利。没人预期到比利时会反击,至少不致于会这么有效。这是精神胜利向世界宣传国家古老的信仰及责任仍能在战场上激励著士兵们的勇气,并显示出辉煌德军的表面下仍是美中不足的,这让法国在4年颁发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给列日市。另一影响则是从各方面削弱对于修筑要塞群的信心,并让法国的凡尔登的要塞群更加脆弱,最终影响6年的凡尔登战役。
利奥波德三世
(一)利奥波德三世(年11月日——年9月25日)是比利时第四位国王(—),他是阿尔贝一世子,早年就学于英国伊顿公学。同瑞典公主阿斯特里德结婚,育有一女二子,长女名叫约瑟芬·夏洛特(卢森堡大公妃),长子名叫博杜安(生于年9月7日),次子名阿尔贝(生于年6月6日)。年利奥波德三世的父亲在登山中意外死亡后加冕为王,封长子为布兰班特公爵。年阿斯特里德王后不幸在瑞士发生的车祸中丧生,年起对外奉行中立政策,年加入由瑞典、丹麦等国君主组成的“善意人集团”,呼吁维持和平。0年5月德国发动西线战争时任比军总司令,0年5月德国入侵后十八天下令让已陷入重围的部队投降,他保证和士兵同命运共呼吸,而不加入伦敦的流亡政府,但比利时政府不同意他的决定。利奥波德三世则留在国内,隐居在利涅宫,试图通过同希特勒讨价还价帮助自己的国民,曾担任国王联络官的罗杰·约翰·布朗洛·凯斯海军上将驳斥丘吉尔对比利时国王叛国的指控名。应国王的请求同年11月19日赴德国贝希特斯加登拜见希特勒,讨论比利时人民的前途和王室的命运,同时起用一批亲德分子。但这一行动使大部分国民不解,流亡政府和许多比利时人认为他串通德国人。王储博杜安和兄弟姐妹本已逃到英国,又到西班牙,但0年又回到利涅宫父亲的身边。
(二)1年9月利奥波德三世与有嫌投敌的佛拉芒天主教政治家之女结婚引起全国人民的不满,4年1月25日他口授政治遗嘱,准备在盟军解放比利时后把权利移交给在伦敦的首相休伯特·皮埃洛特,但在遗嘱里他坚持要求大臣们公开承认他们有罪。4年6月7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次日德国人把比利时国王和家人掳到易北河边的希尔斯泰因,后又带到奥地利的施特罗贝尔,临行前曾发表告人民书,就此事表示抗议。4年先当盟军4年9月解放比利时时国王仍被扣在德国人手中,比利时人民当即选举利奥波德三世的弟弟查尔斯亲王代理国政。5年美国军队解救利奥波德三世,当他准备再次行使国王的权利时却遭到比利时社会党、自由党、比利时共产党和乌德比斯特党的集体反对,于是退隐瑞士并把国事交给他的弟弟处理,静待复位问题的裁决。0年在公民投票中获得58%的赞同票同意他恢复权利(瓦隆人赞成者为42%,布鲁塞尔人赞成者为48%,弗兰德人赞成者为72%)。5月22日回国后为了避免再次引起骚乱,利奥波德三世请求比利时政府将其子博杜安宣布为国王。年7月17日利奥波德三世退位,博杜安一世向宪法宣誓,成为比利时王国第五位国王,年9月25日利奥波德三世去世。
乔治六世
(一)乔治六世(5年12月14日—2年2月6日)原名阿尔伯特·弗雷德里克·亚瑟·乔治,大英帝国各自治领国王、印度皇帝(年12月12日至2年2月6日在位),还是末任印度皇帝及首任英联邦元首。5年12月14日乔治六世在其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出生,父亲约克公爵(后来的乔治五世)是威尔士亲王与王妃(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和亚历山德拉王后)的次子,母亲约克公爵夫人(后来的玛丽王后)为泰克公爵的长女。他生于5年12月14日,这天正好是他的曾祖父阿尔伯特亲王去世4周年祭日。威尔士亲王在给儿子约克公爵的信中写到:“我真的认为如果你向女王提出给孩子起名阿尔伯特,那将会让她高兴的。”维多利亚女王对给新生儿起名阿尔伯特的提议感到宽慰,并写信给约克公爵夫人:“我迫不及待地想见到这个孩子,他出生在如此悲伤的一天,但对我来说更为珍贵。”在家里他被称为“伯蒂”。阿尔伯特出生时是王位第四继承人,排在他的祖父、父亲和哥哥爱德华之后。阿尔伯特经常受到健康问题困扰,他被描述为一个“容易受惊,有些容易流泪”的孩子。他的父母通常不参与孩子的日常教育,这在那个时代的贵族家庭中司空见惯。他自幼患有口吃,尽管天生是左撇子,但不得不用右手写字,这在当时是很常见的做法。此外阿尔伯特还患有慢性胃病和膝外翻,为此他不得不戴上痛苦的矫正夹板。
(二)维多利亚女王于年1月22日去世,威尔士亲王即位为爱德华七世。阿尔伯特成为王位第三继承人,排在父亲和哥哥之后。年14岁的阿尔伯特以海军学员的身份就读于奥斯本皇家海军学院,1年升入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0年他的祖父爱德华七世去世,阿尔伯特的父亲继承王位(称乔治五世),其兄爱德华成为威尔士王子,阿尔伯特成为王位的第二继承人。阿尔伯特在世界各地的公海上渐渐成长。年的头六个月他在西印度群岛和加拿大东海岸的坎伯兰号训练船上度过,年9月15日阿尔伯特成为科林伍德号海军军官候补生,他的同僚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约翰逊先生”。在被任命为军官候补生一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爆发仅三周阿尔伯特得了阑尾炎,他被送到阿伯丁,在那里约翰·马诺奇爵士切除他的阑尾。6年5月1日至6月1日日德兰海战期间他是柯林伍德号上的炮塔军官,7年11月阿尔伯特又接受一次十二指肠溃疡手术,这导致健康问题,他因此离开前线,没有看到战争的进一步发展,尽管如此但乔治六世仍是自威廉四世以来唯一一位在前线参加过战争的英国君主。
(三)8年2月他被任命为克兰韦尔皇家海军航空服务培训机构的男孩主管,两个月后随着英国皇家空军的成立以及克兰韦尔从海军部调至空军部,阿尔伯特也从皇家海军调任至皇家空军。之后他来到英国皇家空军在圣莱昂纳德的军校报到,完成为期两周的飞行训练,并在该军校联队指挥着一个中队。阿尔伯特想在战争还在进行的时候在欧洲大陆服役。8年10月2日他飞越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奥迪尼,在战争结束的最后几周他在法国南锡的英国皇家空军总部的独立空军部队工作。8年11月英国独立空军部队解散后他作为英国皇家空军的一名参谋在欧洲大陆待了两个月,直到被调回英国。年7月1日阿尔伯特正式获得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的资格,并在第二天晋升为中队长,乔治六世是英国王室中第一位获得全面资格飞行员认证的成员。年10月阿尔伯特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在那里他学习一年的历史、经济学和公民学,历史学家劳伦斯担任他的“官方导师”。年6月4日他的父亲封他为约克公爵、因弗内斯伯爵和基拉尼男爵,阿尔伯特开始承担更多的王室职责,他代表父亲参观煤矿、工厂和铁路,通过这些访问让他获得“工业王子”的绰号。不过他的口吃加上腼腆的性格使阿尔伯特看起来不像他的哥哥爱德华那么令人印象深刻,然而他身体活跃,喜欢打网球、高尔夫、马球,年他与路易斯·格雷格一起参加温布尔登网球男双比赛。
(四)阿尔伯特对工人的工作环境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