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冷圈套器治疗大肠息肉4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16-12-7 20:53:38 来源:肠出血

随着内镜诊治技术的发展,目前经内镜息肉切除方法主要包括普通活检钳钳取、热活检或圈套器高频电息肉切除术、EMR以及ESD。冷圈套器切除息肉类似于采用普通活检钳直接钳取切除息肉,与传统息肉切除术区别是切除息肉过程中未使用高频电流。医院消化内科胡兵主任带领的研究团队回顾性分析该院年8月至年11月期间42例接受内镜下冷圈套器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最终得出结论:对于基底较小的息肉病变,冷圈套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并发症低。该文章发表于《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年9月第31卷第9期。

52例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15~76岁,平均54.8岁。术前肠镜检查结果提示:息肉直径大小约3~10mm,每例患者息肉数量1~10枚,其中3例患者术前血常规检查提示血小板计数为(60~70)X/L,常规检查无血液系统疾病。

手术采用南京微创生产的双丝冷圈套器。42例肠息肉患者共切除息肉81枚。病理结果:管状腺瘤58枚(其中2枚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均大于5mm),管状-绒毛状腺瘤16枚,增生性息肉7枚。具体部位及数量分别为:升结肠12枚,结肠肝曲4枚,横结肠15枚,降结肠9枚,乙状结肠20枚,直肠21枚。息肉山田分型主要为I型、II型及IV型。息肉形态:扁平息肉20枚,广基息肉52枚,带蒂息肉9枚。息肉大小:3~5mm31枚,5~10mm50枚。所有息肉均一次性完整切除,其中2例患者术中少许渗血,去甲肾上腺素及生理盐水溶液反复冲洗创面后,渗血停止;术后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术前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

1a、1b:冷圈套器切除息肉过程

1c:疑似息肉切除术后创面息肉组织残留

1d:术后第5天复查创面见陈旧性血痂附着及溃疡形成

1e~1h:术后1个月复查情况,经普通光及靛胭脂试剂染色后采用放大内镜观察提示创面瘢痕形成,无息肉组织残留

讨论:相对于传统的息肉切除术,冷圈套器也能够有效对较小的大肠息肉进行切除,术中不需使用高频电流,手术所需条件简单、操作时间更短,同时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普通活检钳难以一次性完整钳取的小于10mm的结肠息肉,采用传统的圈套器切除或冷圈套器切除均比采用活检钳切除息肉的方法更有效。但是选择冷圈套器切除息肉的方法对息肉的大小及形态有一定要求。有文献报道冷圈套器切除法适合于大小不超过9mm的息肉,本次研究中切除的息肉最大为10mm(带蒂息肉),其余息肉形态以广基、扁平及带蒂为主。

出血、穿孔、感染是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中及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研究表明,与冷圈套切除息肉方法相比,高频电切除息肉的术后出血率及穿孔率更高。同时冷圈套器更适用于服用抗凝药合并较小肠息肉的患者,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由于高频电流圈套器息肉切除术。

综上,对于基底较小的息肉病变,冷圈套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并发症低。但冷圈套器不适合病变基底累及面积广或蒂较粗的息肉病变,否则术后创面过大易造成出血等并发症,同时无法保证息肉完整切除。当冷圈套器无法完整切除病变或出现并发症时还应追加高频电切除或相应止血的方法进行及时的处理。而冷圈套器切除息肉的方法及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是否优于传统的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息肉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南京微创市场部整理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不复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bqzd/377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