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早期诊断的探讨

时间:2016-12-20 1:54:05 来源:肠出血

作者:王强聂素林王宝云丁德祥郭金兰郎丰涛

来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年1月第9卷第1期65-66页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mesentericischemia,AMI)是一种很少见的普外科急腹症,其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文献报道误诊率高达90%-95%,病死率60%-%,预后较差。如何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结合我院年5月至年12月接诊的17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分析该病的早期诊断要点。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7例患者平均年龄(66±5)岁。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11例、血栓形成(SMAT)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2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肠梗阻、胃肠功能紊乱、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等13例,误诊比例13/17。合并有心房纤颤(房颤)、高血压、心肌梗死(心梗)、冠心病者13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例。患者均有腹痛,伴腹膜炎9例,肠鸣音亢进6例,恶心、呕吐11例,腹泻4例,血便2例。

2.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20×/L9例;存在血淀粉酶、血碱性磷酸酶、ALT、AST、乳酸脱氢酶、D-=聚体等升高者12例;B超确诊1例;多层螺旋CT+强化检查和(或)血管成像检查12例,确诊11例;血管造影(DSA)确诊2例。

二、讨论

1.病因:AMI依据病因主要分为SMAE、SMAT、SMVT和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nonocclusivemesentericischemia,NOMI),前三者多见。SMAE及SMAT常见诱因为房颤、高血压、心梗、风湿性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动脉粥样硬化等;SMVT常见于血液高凝状态、肝硬化门脉高压及手术后、长期服用避孕药、腹部感染等;NOMI主要与低血容量、血管收缩等所致肠系膜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量应用麦角、利尿剂等。

2.临床表现:AMI主要表现为腹痛,严重者症状与体征不符,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肠鸣音亢进及血便等。SMAE及SMAT早期主要表现为Bergan三联征:剧烈而没有相应体征的上腹和脐周疼、器质性和并发房颧的心脏病、胃肠排空表现。但SMAT往往伴有慢性肠道缺血的表现。SMVT通常有一个渐进的过程,75%的患者在诊断时已有48h以上的症状。

3.生化及实验室检查:SMAE及SMAT在早期血WBC明显升高,一般20x/L;AMI早期血清酶谱中碱性磷酸酶、ALT、AST、乳酸脱氢酶等可明显升高;约50%的患者血、尿淀粉酶轻度升高;SMVT早期D-=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小鼠实验发现,血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活性在SMAT及SMVT早期明显降低。

4.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①腹部x线平片或透视对本病早期诊断意义不大,主要在于排除消化道穿孔及动态观察本病的病情变化,以掌握手术和治疗时机。②腹部B超对于慢性缺血诊断有帮助,而在急性期准确度约为50%~80%,王光霞等报道腹部B超准确度为83.3%。③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对SMAE的诊断符合率为82%[9],对SMVT的诊断优于DSA,符合率达90%-%。DSA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对各型均有重要价值,对SMAE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都超过90%。但对SMVT的诊断帮助不大,而CT仍是其诊断的首选方法。④MRI对SMVT的敏感性可达%,对SMAE及SMAT亦超过90%以上。

通过熟悉AMI早期的临床表现、注重询问病史及合并症、重视辅助检查的异常表现,并利用常规检查进一步排除腹腔其他病变,在动态观察病情发展时仔细观察,可较易发现疑似病例,然后选择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确诊。故在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提高对AMI的警惕性;②重视腹痛患者的病史,尤其是合并有心血管病史的老年患者,全科医师在诊治此类疾病较有优势,能够跨科联想,诊断思路开阔;③对急腹症的病程进行动态观察及检查,以便于发现早期阳性表现;④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对AMI各型确诊的敏感度,从而缩短确诊时间;⑤B超及X线对确诊帮助有限,不应耽误时间,但其可排除腹腔其他病变而早期提示AMI;⑥重视血清酶学的异常,其异常可提示早期AMI。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白癜风好治疗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bqzd/425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