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六病房独立完成一例肝血管瘤肝右后叶切除术,术中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及肝VI、VII段(肝右后叶)切除两项操作,添补我院空白。
病例简介
患者褚某因右上腹疼痛不适,体检时发现肝脏占位3年余,动态观察发现肝右后叶占位较前增大明显,增强CT提示肝右后叶见不规则团块影,约6.9*6.1cm,考虑为肝右后叶血管瘤。于年11月3号在全麻下应用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后行肝VI、VII段(肝右后叶)切除术,手术历时3小时,术中在麻醉师吕平主任、许丽主治医师的精心照料下,术中患者平稳,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病理回报: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痊愈出院。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给予了高度评价。
什么是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分为肝海绵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肝血管瘤大多数是良性的,在直径小于4cm和多发血管瘤,且无临床症状者,可暂时不作处理,仅需定期超声随访。对于不能排除恶性病变者、有症状者、肿瘤增长迅速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如血管瘤破裂导致瘤内或腹腔内出血者需要处理。治疗方法有肝动脉结扎术、肝动脉栓塞术、血管瘤捆扎术、肝切除术、微波固化治疗、冷冻疗法、硬化剂治疗等。除手术治疗其它方法创伤小,但长期效果不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最彻底的根治方法还是病灶切除,但因血管瘤血供丰富,术中及易出血,特别是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肿瘤压迫邻近脏器,局部解剖关系移位,手术难度更大。
△手术中(为避免引起不适,此照片进行了处理)
肝切除术中的主要问题
大出血通常是肝切除术中的主要问题,由于技术的进步,对肝结构和功能理解的加深,麻醉水平的提高,围手术期处理及重症监护的加强,医院也广泛地开展肝脏手术。但是肝脏手术仍有相当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减少离断肝实质期间的血液丢失仍是普外科医生的主要目标。为防止术中大出血,一般采用常温下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和全肝血流阻断法。但是这种阻断方法需要阻断15-20分钟,再放开阻断带使肝脏恢复供血5分钟,然后再次阻断循环往复,因此增加了手术时间及术中肝断面出血的量,使得患者手术时间延长,增加了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半肝血流阻断法本例手术采用了半肝血流阻断法,就是切开肝门板、降低第一肝门后,阻断右肝动脉、右侧门静脉,因而能够避免胃、肠、脾等脏器的淤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半肝血流阻断法,在有效控制右肝血流的前提下又避免了反复阻断全肝血流耽误宝贵的手术时间,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此医院外科的“禁区”,以往这样的病人都需转到沈阳、医院治疗,患者经济负担沉重,同时还饱受奔波之苦。我院开展肝切除手术,使得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圆满解除病痛,为辽阳地区肝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专家简介初曌毅,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辽阳市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大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先后多次到北京医院(医院)进修普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从医21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普外科及胸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曾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9篇。曾在援疆期间获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第七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
专业擅长:可以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门胆管癌切除术,左、右半肝切除术,胃、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乳腺肿瘤的根治术,对肿瘤的治疗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可开展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在急诊、急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对严重的复合外伤、多脏器的联合损伤的手术治疗达到了极高的治愈率,并在重症胰腺炎、重症胆系感染等急危重症的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
如果您有这方面问题需要咨询,请来电、来访:
普外微创外科:-
初曌毅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