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的发现史一个儿科医生和微生物

时间:2016-8-7 19:38:14 来源:肠出血

大肠杆菌的发现史——一个儿科医生和微生物

提到大肠杆菌,你一定不会陌生。它和人类很亲近,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身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毕生相伴。它又是人类的敌人,2011年全球有14个国家出现了超过2330例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发的病例,造成数十人死亡。而在生物学研究中,大肠杆菌则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模式生物,被广泛用于各种生物学基础研究。养大肠杆菌几近成了生物学的1门必修课。翻开每一个生物学研究生的论文,在实验材料里几近都能看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li)的身影。大肠杆菌是如何发现和得名的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大肠杆菌发现者西奥多?埃舍里希生活的那个年代。个人成长

1857年,西奥多?埃舍里希(TheodorEscherich)出身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安斯巴赫市。他的父亲费迪南德?埃舍里希是当地卫生部门的1名官员,同时也是一名颇有名气的医学统计学家。受父亲的影响,西奥多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5岁那年母亲不幸去世,经历了变故的家庭搬到了德国中南部城市维尔茨堡。幼年的西奥多十分调皮,家人无奈将他送到了奥地利费尔德基希的1所教会学校,在那里西奥多完成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1876年,19岁的西奥多进入维尔茨堡大学攻读医学学位,并在大学阶段取得机会到奥地利和德国的多个城市进行实习。1881年,西奥多医院成为内科学教授卡尔?格哈特的第一个助手。在卡尔的影响下,虽然西奥多一直接受内科学训练,但他的兴趣逐步转向了儿科学。大肠杆菌的发现

19世纪末的欧洲,由于腹泻致使的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西奥多对这1问题十分关注,大胆提出儿童肠道中的微生物可能是致使腹泻病的首恶。在那个微生物学发展的光辉年代里,科赫、巴斯德等众多闪耀光辉的名字和那些微生物学伟大发现联系在一起,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愈来愈多的传染病致病原被发现,人们开始对细菌给予高度的重视。1884年,在微生物学研究的热潮中,西奥多来到慕尼黑,开始研究细菌对儿童胃肠道的影响。在此之前,西奥多接受了细菌的操作训练,并以1名科学助手的身份到意大利那不勒斯对当地流行的霍乱病进行调查。在这些经验的指点下,对胃肠细菌的研究迅速取得了突破。1885年,西奥多的研究事业到达了顶峰。在给形态和生理学会做的一次题为《新生儿和婴幼儿肠道细菌》的报告中,西奥多首次公然报导了从肠道下部位置分离到的一种细菌,并对这类细菌的形态特点进行了描写。他把这类细菌命名为共存大肠杆菌(bacteriumcolimune)。一年以后,在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研究基础上,西奥多发表了论文《婴幼儿肠道细菌与消化生理学的关系》,这篇177页的论著使他取得了教授资历,并一举奠定了他作为那个时期顶级细菌学家的地位。1919年,在发现34年以后,大肠杆菌的名字才终究肯定。为记念西奥多?埃舍里希,将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作为大肠杆菌的属名,其名称Escherichiacoli和简写li开始出现在教科书和文献中。西奥多的职业生涯统筹了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他不但发表了多篇关于肠道细菌的论文,还一直关注儿童营养健康问题,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且终其一生都在为下降新生儿夭折率而努力。历史和未来

虽然后来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大肠杆菌都是正常肠道菌群的一部分,只有少数大肠杆菌致使人畜得病,大肠杆菌的发现却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实验室环境下,大肠杆菌能够方便的培养和传代,并且生长速率快,营养需求简单,具有完全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和清晰的遗传学背景,大肠杆菌已成为研究生命现象的一种模式生物,是目前份子遗传学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生物。西奥多?埃舍里希如果有在天之灵恐怕也会为大肠杆菌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感到惊叹。有多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与了利用大肠杆菌进行研究的科学家。这其中包括,1958年细菌的基因重组和遗传物质结构研究,1965年酶的遗传学调控和病毒生物合成研究和1969年DNA复制机制和病毒的基因结构研究。最近,哈佛大学遗传学大牛GeorgeChurch发表文章指出需钠弧菌(triegens)比起大肠杆菌是更好的模式细菌,这类细菌的生长速度比li快很多,而之前的生物学研究已为等待细菌生长浪费了太多时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类细菌会取代大肠杆菌成为全球生物实验室里新的全时劳动力。参考文献

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07;45:1025–tureReviewsMicrobiology,2007,5(12):.Microbiology:Anintroduction,Benjamin-CummingsPublishingCompany,2000大肠杆菌的发现史——一个儿科医生和微生物

提到大肠杆菌,你一定不会陌生。它和人类很亲近,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身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毕生相伴。它又是人类的敌人,2011年全球有14个国家出现了超过2330例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发的病例,造成数十人死亡。而在生物学研究中,大肠杆菌则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模式生物,被广泛用于各种生物学基础研究。养大肠杆菌几近成了生物学的1门必修课。翻开每一个生物学研究生的论文,在实验材料里几近都能看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li)的身影。大肠杆菌是如何发现和得名的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大肠杆菌发现者西奥多?埃舍里希生活的那个年代。个人成长

1857年,西奥多?埃舍里希(TheodorEscherich)出身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安斯巴赫市。他的父亲费迪南德?埃舍里希是当地卫生部门的1名官员,同时也是一名颇有名气的医学统计学家。受父亲的影响,西奥多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5岁那年母亲不幸去世,经历了变故的家庭搬到了德国中南部城市维尔茨堡。幼年的西奥多十分调皮,家人无奈将他送到了奥地利费尔德基希的1所教会学校,在那里西奥多完成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1876年,19岁的西奥多进入维尔茨堡大学攻读医学学位,并在大学阶段取得机会到奥地利和德国的多个城市进行实习。1881年,西奥多医院成为内科学教授卡尔?格哈特的第一个助手。在卡尔的影响下,虽然西奥多一直接受内科学训练,但他的兴趣逐步转向了儿科学。大肠杆菌的发现

19世纪末的欧洲,由于腹泻致使的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西奥多对这1问题十分关注,大胆提出儿童肠道中的微生物可能是致使腹泻病的首恶。在那个微生物学发展的光辉年代里,科赫、巴斯德等众多闪耀光辉的名字和那些微生物学伟大发现联系在一起,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愈来愈多的传染病致病原被发现,人们开始对细菌给予高度的重视。1884年,在微生物学研究的热潮中,西奥多来到慕尼黑,开始研究细菌对儿童胃肠道的影响。在此之前,西奥多接受了细菌的操作训练,并以1名科学助手的身份到意大利那不勒斯对当地流行的霍乱病进行调查。在这些经验的指点下,对胃肠细菌的研究迅速取得了突破。1885年,西奥多的研究事业到达了顶峰。在给形态和生理学会做的一次题为《新生儿和婴幼儿肠道细菌》的报告中,西奥多首次公然报导了从肠道下部位置分离到的一种细菌,并对这类细菌的形态特点进行了描写。他把这类细菌命名为共存大肠杆菌(bacteriumcolimune)。一年以后,在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研究基础上,西奥多发表了论文《婴幼儿肠道细菌与消化生理学的关系》,这篇177页的论著使他取得了教授资历,并一举奠定了他作为那个时期顶级细菌学家的地位。1919年,在发现34年以后,大肠杆菌的名字才终究肯定。为记念西奥多?埃舍里希,将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作为大肠杆菌的属名,其名称Escherichiacoli和简写li开始出现在教科书和文献中。西奥多的职业生涯统筹了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他不但发表了多篇关于肠道细菌的论文,还一直关注儿童营养健康问题,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且终其一生都在为下降新生儿夭折率而努力。历史和未来

虽然后来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大肠杆菌都是正常肠道菌群的一部分,只有少数大肠杆菌致使人畜得病,大肠杆菌的发现却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实验室环境下,大肠杆菌能够方便的培养和传代,并且生长速率快,营养需求简单,具有完全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和清晰的遗传学背景,大肠杆菌已成为研究生命现象的一种模式生物,是目前份子遗传学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生物。西奥多?埃舍里希如果有在天之灵恐怕也会为大肠杆菌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感到惊叹。有多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与了利用大肠杆菌进行研究的科学家。这其中包括,1958年细菌的基因重组和遗传物质结构研究,1965年酶的遗传学调控和病毒生物合成研究和1969年DNA复制机制和病毒的基因结构研究。最近,哈佛大学遗传学大牛GeorgeChurch发表文章指出需钠弧菌(triegens)比起大肠杆菌是更好的模式细菌,这类细菌的生长速度比li快很多,而之前的生物学研究已为等待细菌生长浪费了太多时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类细菌会取代大肠杆菌成为全球生物实验室里新的全时劳动力。参考文献

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07;45:1025–tureReviewsMicrobiology,2007,5(12):.Microbiology:Anintroduction,Benjamin-CummingsPublishingCompany,2000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
北京哪个专家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bqzd/82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