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并非一切了之,你知道如何复查吗

时间:2018-10-17 15:59:07 来源:肠出血

在中国随着肠癌筛查越来越受重视,肠镜筛查的比例正逐年提高,体检发现息肉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那么体检发现息肉之后要注意什么呢,下次还要复查吗,应该如何复查?本文为您详细讲解

没及时复查后悔莫及

王先生5年前出现便血2次,开始很紧张,担心患了直肠癌。结肠镜检查发现是乙状结肠息肉,有两枚。经切除活检为良性的腺瘤样息肉,医生叮嘱要定期复查结肠镜。王先生术后再未出现便血症状,于是也将医生的嘱咐忘在了脑后。5年后再次出现便血症状,结果来院检查发现息肉复发且癌变。

从王先生代表一部分人,他们常抱有侥幸心理或者回避心理:不够重视、恐惧或拒绝接受结肠镜检查、做了息肉切除不愿意进行复查,以至于本来能预防的结肠癌没有得到预防。

哪些息肉容易癌变

王先生的疏忽是个反面教材,做肠镜发现息肉后我们最关心是哪些息肉容易癌变,自己该如何判断呢?

一般来说癌变的风险大不大与息肉的大小、个数还有病理类型有关。

结肠息肉是一个内镜下的诊断,在没有病理诊断前通称为息肉。医生通过其形态、大小判断其良恶性质。例如,像瓜一样带蒂的、个头小的一般是良性息肉,小于2cm的可以直接在内镜下切除。

如果是那种基底宽,个头大的息肉则恶性或变为恶性的可能性就更大。息肉个头越大越容易癌变,其中息肉超过2cm癌变率将近40%,有时候甚至需要手术切除,而不是单纯的内镜切除。遇到怀疑息肉已经恶变或者直径>2cm的情况,医生一般会先取活检,待诊断明确后做相应处理。

当然医生肉眼判断是经验性的诊断,良恶性的金标准还是要通过显微镜下的病理诊断。病理学上息肉可以又分为很多种,例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腺瘤性息肉等,甚至是癌。

息肉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其中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具体又可以分为三类:

1、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在5%左右。

2、绒毛状腺瘤,癌变率较高,在20%左右,如果不典型增生程度严重,则有可能是原位癌。

3、混合型腺瘤,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结构的腺瘤,其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总之,如果腺瘤性息肉的体积越大、基底越宽、绒毛成分越多及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其癌变率越高。这与大肠癌的演化过程相一致: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

详请可看:大肠癌前传:大肠息肉。

切除了也要复查

现在肠镜下切除息肉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息肉切除的方法很多,例如氩气刀烧灼术、圈套勒除术、注射生理盐水高频电切术等等,这些高科技都很先进可以将息肉完整切除,但无论哪种技术,均不能保证息肉不再复发。

可以这么理解,导致肠道长息肉的原因或环境没有改变,那么这片“土壤”还是容易滋生息肉的。所以如果肠镜检查曾经发现有息肉的朋友要注意复查,尤其是息肉数目较多、腺瘤性息肉的朋友,包括有大肠癌高危风险、父母有息肉病史的朋友也应主动行肠镜检查。

该如何复查

既然息肉有复发和癌变的特性,故发现或处理息肉后,复查是必须的,复查随访时间根据息肉的危险程度或听从医生的治疗方案来决定:

根据内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可以将大肠息肉患者分类管理

低风险:管状腺瘤1~2个,腺瘤10mm;

高风险:腺瘤含有绒毛成分,高度异型增生,腺瘤大于等于10mm以及3个以上的腺瘤。

一般来说高风险的患者应在1年内复查;低风险的患者根据医生建议在1-3年内复查,例如无蒂锯齿状息肉或者大于1cm的应在3年内复查;小于1cm的无蒂无异型增生的息肉也可以在5年内复查。

另外,结肠息肉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虽然不是肠息肉病患者的子女一定会患病,但病人子女患息肉的概率比常人更大,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结肠息肉的发生与饮食密切相关,特别是近年来肠息肉年轻化,更是与不健康的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大鱼大肉、果蔬不足)的饮食结构关系密切,在因此复查期间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降低息肉发生的可能性。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大肠息肉并非一切了之,你知道如何复查吗?---消化病公益科普帖

马医生推荐

?央视主持人肖晓琳患直肠癌去世,该如何预防大肠癌?

?美国癌症报告:普查肠镜带来惊人效果

?肠镜检查要不要约无痛的

杨大夫

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bqzd/914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