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人九胃」。胃肠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容易反复发作。慢性胃炎是消化科最见的一个诊断了,大部份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会被诊断为「慢性胃炎」。同时,「慢性胃炎」又是最让广大患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产生很多误解的疾病。博仕专家总结临床上关于对胃肠疾病的常见疑问及误解,以准确、通俗的解释为大家说明,以提高认识水平、进行更有效防治。
「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迟早要变成「胃癌」吗?「上皮内瘤变」又是什么?
在日常工作中还是会不断遇到“我的肠化会发展到胃癌吗?怎么预防”、“我的萎缩性胃炎发展下去就是胃癌,用什么办法解决”等一类的问题,说明人们对于“肠化”“萎缩”还处于担忧之中。
中度萎缩性胃炎、中度肠化患者
根据相关医学文献,萎缩性胃炎只有极少数一部分患者才可能发展为胃癌(大概约1%)。只有发展成为中重度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患者,发生胃癌风险才大大增加了。
「萎缩性胃炎」是胃的粘膜层「变薄」了。「肠化」全称是「肠上皮化生」,通俗地说,就是胃粘膜细胞在长期的炎症刺激下发生某种形态上的变化,变得更接近于肠粘膜的细胞(必须切片化验,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不典型增生」,又称为「异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通俗地说,就是在显微镜下观察,胃粘膜细胞已经失去正常细胞形态,而接近于癌细胞的形态了(但还未变成癌细胞)。通常用「轻度、中度、重度」,以及「低级别、高级别」分别表示其接近癌细胞的程度。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前叫重度不典型增生),这个属于原位癌,所谓原位癌,也就是局限在“原位“,具体来说,就是局限在上皮内,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严格意义上来讲,原位癌属于癌前病变。原位癌的治愈率高,不用放疗化疗,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慢性胃炎」有哪些种类?
它们与胃癌的关系如何?
临床上,通常将「慢性胃炎」分为萎缩性胃炎与非萎缩性胃炎,其区别在于是否存在胃粘膜固有腺体的萎缩。
一般来说,大多数胃癌的发展遵循如下规律: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癌。发生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是进展到胃癌的最后一步。据统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胃癌的机率约为0~23%,高级别者约为60~85%。
造成慢性胃炎有哪些原因?是不是症状越重,发生胃癌的可能性越大?
并不是胃病的症状越重,胃癌的风险越大。胃病患者常有腹胀、腹痛、反酸、消化不良、烧心、嗳气等症状。通过我院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内镜检查,很多无症状或不明显患者发生上皮内瘤变(原位癌)的机率很大。
病例分享:在我院通过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后诊断结果,患者平时无明显症状。
姓名:X林(化名)
性别:男
年龄:65岁
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
临床症状:时有烧心,平素无明显症状。
造成胃炎的原因较为复杂。最主要的因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烟酒嗜好,胆汁反流,自身免疫,某些药物等均可能造成胃粘膜损害,导致慢性胃炎。
胃病患者应间隔多久进行胃镜复查?
根据不同情况应遵循如下随访时间:无肠化、无上皮内瘤变者,一般胃炎患者酌情随访复查;中重度萎缩伴肠化者1年复查胃镜一次;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每6个月复查胃镜一次;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确诊后需立即进行手术或内镜下治疗,切除病灶。
早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保护健康的重要手段
专家提示:40岁以上应该做一次胃镜、肠镜检查!
我院消化内科引进奥林巴斯无痛胃肠镜,由行业内拔尖人才亲自把关,让病人舒适、安全、有效检查,大大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为西昌人民的胃肠健康带来了福音。医院每年在镜下治疗胃肠道息肉数千例,切除了胃肠道早癌上百例,“发现一例早癌,规范治疗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今后我们会一如既往,做好消化道早癌筛查防治工作,推动我市癌症综合防治工作的全面发展。
凉山胃博仕肛肠病研究院是一医院,集临床、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中西医结合专业治疗胃肠、医院。医院座落于西昌市长安街(祥和路口),交通便利,院内环境幽雅、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