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判断HP感染的方法

时间:2019-2-6 23:56:18 来源:肠出血

1.观察胃内疾病和大体变化

内镜下对于HP判断主要依赖于,HP感染以后的胃粘膜变化。正常胃粘膜在经过HP感染以后可以出现急性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底息肉以及MALT淋巴瘤等。HP感染可以导致这些疾病,那么一旦内镜下看到这些疾病我们应该注意评估HP感染的有无。

目前HP感染是我们目前所知胃内绝大多数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所以通过这些疾病还是可以提高内镜判断HP感染准确性的。不过内镜下的观察也只是征象推断而不是诊断。

2.观察胃黏膜规则集合小静脉(RAC)

除了内镜观察疾病之外,还可以通过观察胃黏膜的细微结构来判断.比如胃粘膜表面的微小静脉——规则集合小静脉(RAC)。毛细静脉丛环绕胃小凹的颈部并彼此会合形成下行性集合小静脉,其口径远比上行毛细血管粗,它在黏膜固有层内垂直或略斜下行贯穿黏膜肌层注入黏膜下层的静脉丛。每根集合小静脉引流收集米自环绕60个胃小凹的毛细血管环的血流。

规则集合小静脉(RAC)分3种类型:规则型(R)、不规则型(I)和消失型(D)。规则型(R):小静脉直径0.4-0.5mm,呈蜘蛛状或水母状规则分布。不规则型(I):隐约可见集合静脉,形态不规则,数量稀少。边缘不清。消失型(D):放大内镜下不能见到集合静脉。

一般观察规则集合小静脉RAC比较有意义的部位为胃体下部。规则型(R)提示没有HP感染,而不规则型(I)和消失型(D)集合小静脉提示HP感染。

3.观察胃黏膜微小结构变化

早年应用放大内镜对胃小凹进行分类分型,即A、B、C、D、E五种类型。A型为圆点型,B型为线状,C型为长线状,D型为斑块状,E型为绒毛状。其中A型为正常胃黏膜结构,而B、C、D、E型胃小凹提示HP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前较为公认的胃小凹的分型方法是Sakaki分型。I型:圆点状;II型:细条状;III型:脑回状;IV型:卵圆状、斑块状;V1:指状、绒毛状;V2型:可见冠状淡蓝色表现;VI型:形态异常,明显减少,分布错乱。这种分型方法主要在早期胃癌的检查方面使用,其中V1----中、重度异型增生,早期胃癌;V2型--肠化;VI型-中、重度异型增生、进展期胃癌。

内镜团队

赞赏

长按







































到哪家白癜风治疗好
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bqzd/961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