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3-7岁的年龄阶段,且男童发病率较高,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临床表现右下腹或脐周疼痛,以阵发性、痉挛性腹痛为特点,夜间常为发作,可伴有发热症状。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于中医”股痛”范畴,其病机主要是毒壅气滞,湿热交阻,不通则痛。
临床常见以下两个分型
(1)阳明证:患者见便秘,舌红脉洪等热象者。
大黄,芒硝.厚朴.积实、黄连、半夏、穿山甲:共研粉每贴取4-6克12-4毫升透皮液调和,湿贴于中院,神阙.天枢、每天一次,七次为个疗程。
(2)太阳病:腹痛、腹泻,呕吐、舌红、苔白、脉缓。
桂枝、白芍。干姜,丁香、甘草、附子、吴莱萸、穿山甲;研粉每贴取4-6克配24毫升透皮液调和湿贴于中院,神阙、天枢穴,每天一次,七天为个疗程。
急性肠系淋巴结炎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发病季节来看属于中医伤寒症范畴,从症状分为伤寒阳明病和伤寒太阳病,阳明化为燥热之邪阻滞胃肠,方中大黄、积实、黄连之苦寒以润燥除湿;半夏、厚朴之苦温以下燥结,温经通脉行气止痛;芒硝之咸寒以攻蕴热,软坚消痈。诸药合用,共奏奇效。
太极绿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