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肠系膜淋巴结炎一例

时间:2019-2-16 17:12:57 来源:肠出血

6月10日

医案转自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水中火先生

QQ问诊:

日期:-09-29

患儿妈妈18:05:43

先生,在吗?

水先生18:05:56

请说。

患儿妈妈18:06:37

先生,打扰您了。

孩子刚才左边肚子疼的厉害,医院做了B超,显示脐周肠系膜周围见数个低回声,怀疑是大便。

孩子今天确实还没排便,需要处理吗?

水先生18:06:56

现在还痛不痛?

患儿妈妈18:07:06

现在肚子不疼了。

前几天,这边也疼过,但没这次严重,B超的人说,是肠子里有硬大便。

水先生18:10:01

昨天大便了吗?

患儿妈妈18:12:05

昨天早上是正常的,成型的,下午两次就烂了,不多,晚上一次也是。

水先生18:12:15

没事。

患儿妈妈18:13:15

就是不用药对吗?

水先生18:15:35

是。

患儿妈妈18:16:17

好的,谢谢了。

日期:-09-30

患儿妈妈15:48:20

先生,对了,昨天B超下方还显示肠系淋巴结稍大。

还查了血常规,血小板是正常的,只有淋巴系胞和嗜酸系胞偏高。

今天中午也大便了,先硬后软。

水先生18:20:09

没事。

日期:-10-07

患儿妈妈19:04:11

先生,孩子最近排便一天一次,烂的。

另外还喊肚脐附近这疼,时间不长,前天,昨天,今天都说过。

水先生21:34:55

之前是不是也说肚子痛?

日期:-10-08

患儿妈妈8:42:10

先生,孩子肚子疼,是从30日那天剧烈疼痛后开始的,那次B超提示“脐周肠系周围见数个低回声”,是淋巴结肿大。

因为第二天肚子又疼了,我们去问了医生,说是“肠系膜淋巴结炎”。一般感冒之后炎症引起的,如果不疼可以不作处理,如果还是经常腹痛,就要抗生素消炎治疗了。

之后两天还好,没喊肚子疼。

可是这三天,又喊肚脐这边肚子疼了,时间不固定,每次疼痛只有几分钟。

先生,我还想到一个情况:2号带孩子去外婆家,好像吃了很多柚子,第二天大便两次,很烂,还排出很多未消化的柚子。

孩子的奶奶打电话来说,今早上起来肚子疼过两次了,学校里又疼过一次,早上排的便是烂的。

医院看挂水,我没让让去。

水先生10:32:47

医院。

患儿妈妈10:33:00

我知道,所以找你开个方子。

水先生10:33:24

大便的情况呢?

患儿妈妈10:33:35

早上排的便是烂的。

水先生10:33:56

大便能天天有吗?

患儿妈妈10:34:01

能,天天有。

水先生10:34:53

请马上用下方:

处方:乌梅丸

患儿妈妈10:36:30

一天一剂吗?

水先生10:36:47

1剂药喝完后,分多次热服完。只服用1剂。

日期:-10-09

患儿妈妈11:00:30

先生,自昨天下午3点之后,到现在孩子放学回来,肚子都没有疼,早上排的大便也成型了。

水先生13:19:22

效果很好。今天再服用1剂。

患儿妈妈13:19:51

恩,今天早上已经给他喝了。

水先生13:20:06

那不用喝了。

患儿妈妈13:20:55

煮的一小碗,打算今天分三次喂完。

水先生13:21:18

热服。

患儿妈妈13:21:24

先生,这效果太明显了,真是感谢您。

水先生13:22:11

医院,检查半天都搞不出什么名堂。

患儿妈妈13:22:21

恩,知道,所以我相信你。

日期:-10-10

患儿妈妈8:35:00

孩子肚子已经不疼了,今天可以不用服了吧?

水先生8:35:30

停药了。

患儿妈妈8:37:08

好的,谢谢您了。

日期:-10-12

患儿妈妈8:26:11

孩子这前天与昨天排便挺多的,一天两次,条状成型。

肚子也完全好了没疼。

水先生8:27:11

好。

水中火:患儿服用的是《伤寒论》乌梅丸改汤剂。

乌梅25枚,细辛六,干姜十,黄连六,当归四,炮附子六,蜀椒四(炒香),桂枝六,党参六,黄柏六。

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难经云: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癃),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

具体到案例中的这个患儿也是左边肚子痛。定位为肝。

推而广之,其实,乌梅丸治疗各种腹痛,屡见奇效。

这个用药经验是可以复制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坛友互动:

食积,虽下利,但里仍有未能排出的大便,宜承气类,如果按仲景书应该就直接用小量的大承气了,但如果我用会先用小量的小承气一试。

拉稀还用承气汤啊?承气是阳明腑病,热结在里,把肠里的水烧干了!

拉稀用承气汤的情况,称之为热结旁流。一般是乙脑高烧患者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年夏天我就遇到一例乙脑患儿拉稀,还高烧不退,用的就是承气汤。

仲景云: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诸位注意仲圣强调的色纯青。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瘥者與小柴胡湯"。

我对这句理解是:病在肝,虚,与小建中汤补肝,不瘥者,为实,与小柴胡汤泻肝。

水师提示病不在脾胃,我想到的是小建中汤或小柴胡汤。

纠正一下,小建中汤是加芍药泻肝加饴糖补脾。小建中汤和小柴胡汤的定性都为泻肝。只是小柴胡汤侧重于泻肝,而小建中汤侧重于补脾的作用,是泻肝补脾。

不明白,在国庆前患者说是左侧腹痛,但国庆后,患者说的是绕肚脐痛?而且化验单也是这样说“脐周肠系……。”?

主症不是应该是绕肚脐痛吗?这么又变成单单左侧痛了?

患者妈妈的原话是“孩子刚才左边肚子疼的厉害”,“另外还喊肚脐附近这疼”,“又喊肚脐这边肚子疼了”。左边痛也可以说是肚脐附近,肚脐这边,不等同于绕脐痛。

请教水师:

1:左边痛而定位为肝的理由是否牵强?内经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而实际上肝经是左右两边都有,中医角度看人体生理上的肝主左肺主右是否真的站得住脚?

2:乌梅丸中乌梅为主药,水师认为乌梅在组方中起的作用是什么?乌梅为主药酸泻,泻肝的力度不小啊,乌梅丸主补肝还是主泻肝?(另:乌梅丸汤剂很不好吃,又酸又苦,俺是吃过的)

乌梅丸六辛一酸,补肝为主。内经论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说的是人体气机的升降。肝气主升,肺气主降。左青龙右白虎,青龙对应肝,宣发之方,白虎对应肺,收重之方。人与天地同体,有升有降才能气血平和,而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

请问先生,如果这个案例按照寒积使用大黄附子汤,错在哪里?

为什么不用大黄附子汤,这个与我的用药习惯有关,每个人的用药习惯都是从过往的临床得失中总结出来的。

一般患儿如果高烧,还肚子痛,又不大便,口臭的情况,我通常都会考虑用到芒硝、大黄等药。

具体到案例中的这个患儿,首先是没有发烧,就证明病情不急也不重,大便也通畅。这个时候,我会考虑更加稳妥的乌梅丸改汤。

《伤寒论》云: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

乌梅丸方重治脏寒,有蛔治蛔,无蛔治脏。要在治脾(胃),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经云:东方实,西方虚,君乌梅大酸是泻肝实,兼补肺,臣以桂椒姜附辛,此权衡补泻肝脾。佐黄柏,黄连,苦补肾水,妙在黄连,有蛔可加量,因势利导使蛔趋下。甘补脾,人参之能。当归使以定肝血,不得出位相乘。

这个是以前的医案中对乌梅丸的论述。

老师,有个问题,乌梅丸一般是寒热错杂,这个患者没有热象,怎么能用?

寒热错杂是厥阴病的特点,但从乌梅丸的组方看,治肝为主。

其外证:善诘,面青,善怒;请教水师,善洁如何解释?

关于善诘,可以看到水师治疗的很多患者,病于肝,病人都是很罗里吧嗦,疑心重,一件事情问个不休。

另外,善诘之人,据我观察,喜欢逃避责任,面对他人的指责,一概不承认。同时,也喜欢用谎言去逃避事实。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七月老虎按:

名医顾植山乌梅丸经典医案(转载)

  顾植山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在中医文献和五运六气研究方面造诣颇深,并在临床上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病。近两年笔者有幸随之临证,见顾植山辨治各种疑难杂病,疗效颇好。现列举其治疗内科杂病验案3则。

  案1王某,女,25岁。年8月13日初诊。胃脘疼痛两年余,近期发作较频,午夜至凌晨时分痛甚。胀满,拒按,眠差,多梦,下肢膝关节以下欠温而多汗,畏冷食,口干,舌红苔薄,脉濡细。方用乌梅丸原方:炒乌梅12克,川黄连6克,炒黄柏9克,炒当归6克,川花椒9克,台党参9克,淡干姜6克,熟附片9克(先煎),北细辛3克(先煎),炒当归6克,川桂枝9克。7剂,水煎服。随诊得知2剂则痛减,7剂后则愈。

  案2宋某,男,82岁。年5月17日初诊。前列腺术后,下肢浮肿,小便频,长年便溏,四肢厥逆,乏力,服温补之品又易上火,下半夜喜盗汗,舌苔稍厚腻,脉沉。方用乌梅丸:炒乌梅20克,川黄连10克,炒黄柏6克,炒当归6克,川花椒5克,台党参10克,淡干姜6克,熟附片10克(先煎),北细辛6克(先煎),炒当归6克,川桂枝10克。7剂,水煎服。

  年5月24日二诊:服上药诸症减,大便已正常,小便仍频,守上方加上黄芪24克,再进7剂。

  年6月1日三诊:小便次数减少,四肢已温,精神亦佳,稍觉胃胀,舌苔已不厚,脉有力。前方减黄芪为15克,加砂仁泥5克。7剂善后。

  案3吴国胜,男,61岁。年5月10日初诊。糖尿病10年余,长年用胰岛素控制,未用胰岛素空腹血糖达12.4mmol/L,中西药皆服过,无效。刻下症见:口干欲饮,下半夜为甚,视力下降,四肢末端厥冷且汗腺萎缩,舌苔黄干裂,脉沉。方用乌梅丸:炒乌梅30克,川黄连30克(姜汁炒),炒黄柏6克,炒当归10克,川花椒4克,台党参10克,淡干姜6克,熟附片6克(先煎),北细辛5克(先煎),炒当归10克,川桂枝10克。7剂,水煎服。

  年5月17日二诊:服上药后血糖平稳,胰岛素已停,空腹血糖为6.1mmol/L,口干已好转,胃部自觉胀满,矢气后舒,二便难,动则汗出,舌脉如前。上方郁李仁15克,黄芪10克,桃仁泥10克。7剂,水煎服。

  年5月24日三诊:诸症平稳,二便已调,精神有增,面色转红润,腹部仍有凉感。上方加附子为10克。7剂善后。

  按:三个病案虽为三个不同的病,但其有着共同的病机。一是寒热错杂。案1之下肢欠温,畏冷食为寒;口干舌红为热。案2之长年便溏,四肢厥逆,乏力为寒;易上火,夜喜盗汗为热。案3之四肢末端厥冷且汗腺萎缩为寒;舌苔黄干裂为热。寒热错杂之候是阴阳气血之间有明显的偏衰时的外显之象。所谓“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二是下半夜病症出现或加重。3个案例都是下半夜出现或加重,这个特点是厥阴病特有的,厥阴病欲解时是丑至卯时。此时正值阴气将尽,阳气初生,证属厥阴。柯韵伯说:“两阴交尽,名曰厥阴。”故病至厥阴,两阴交尽,一阳初生。若阴阳两气不相交接,阳气难出,此阴盛阳衰故也。

  乌梅丸是治疗厥阴寒热错杂以及蛔厥证的主方。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方中有温有寒,有辛有酸,有甘有苦。而温药之量大于寒药,可助阳破阴而出。正合寒热错杂,阳不出阴之病机。服药后寒热调和,气机升降通畅,诸症自除。这三个病案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

欢迎







































白癜风的症状是什么
青海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bqzd/970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