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NEWYEAR
春节,当人们在喜庆洋洋的日子里欢聚团圆的时候,在医院里有这么一群医护人员,他们依旧坚守在岗位上,在守护患者中迎接新年的钟声。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这些忙碌的身影成为了节日里一道独特而温暖的风景线。今天,我们把镜头向他们聚焦,回放他们忙碌而感人的工作场景。
数说
医院年春节主要医疗业务数据
一、全院门诊量人次:
其中大德路总院人次;医院人次;医院(医院)人次;医院人次;罗冲围、天河、下塘门诊部共人次。
二、全院完成各种急诊手术95台次:
其中大德路总院52台(肝胆胰外科完成17台急诊手术)、医院13台、医院(医院)16台、医院14台。
三、救治绿色通道病人97人:
其中大德路总院45人、医院11人、医院(医院)27人、医院14人。
四、急诊出车趟:
其中大德路总院95趟、医院46趟、医院(医院)71趟、医院19趟。
五、转运中心出车情况:
出车接收危重病人13次,其中最医院(来回行程近公里)。
六、急诊诊治患者人:
其中大德路总院人、医院人、医院(医院)人、医院人。
七、病房收治患者人:
其中大德路总院人、医院78人、医院(医院)人(心血管科入院36人)、医院人。
镜头一:除夕夜送婆婆回家
坐标:大德路总院急诊科
婆婆是一名精神障碍患者,多次因高血压、心力衰竭在急诊科就诊,家中儿子因精神疾病无法承担照顾老人的义务,婆婆在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康复出院,医护人员还派车在除夕夜把婆婆送往当地居委。
镜头二:总有一盏灯为您亮着
坐标:医院急诊科
春节期间,随着流感传播、聚会暴食、舟车劳顿等情况的增多,就医的患者不减反增。而医院有一盏不会熄灭的灯,这盏灯挂在急诊科。
这盏灯照亮了希望。
90岁高龄的婆婆已经被送进科里2个星期了,长期因帕金森卧床以致她背部的皮肤多处溃烂,这次重症肺炎可能是压垮她孱弱身躯的最后一根稻草。家人们在病危通知书面前只有最后一个希望,让婆婆再长一岁。婆婆已经昏睡很久了,医生每天仍细致地调整治疗方案,护士耐心地清理着褥疮。大年初一,主任带领着查房时,婆婆久违地动了一下,这是家属和医护人员收到最惊喜的一份新年礼物。把希望种下,总有奇迹会发芽。
这盏灯照亮了友爱。
流感由寒冬一直肆虐到了除夕,流感患者在年夜饭后扎堆到了急诊科,希望尽快把病情控制住,回家团聚,辞旧岁、迎新年。医护们面对意料之外的病人群,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科里的年夜饭渐渐凉了。夜色渐浓,二值戴洁琛医生只能启动了后备方案,医护齐合作,匀一人出来独自“享用”年夜饭,回岗后再匀一人出去。她把自己安排到了最后。病人渐渐散去,戴洁琛医生吃上了她的年夜饭。她爱的那道菜,大伙儿替她留了满满一大盘。
这盏灯照亮了责任。
在这个流感爆发的农历新年假期里,二沙急诊科总共诊治了名病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救死扶伤、不辞辛苦,是医生对病人的承诺。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不变的是急诊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坚守。
镜头三:两天“拆弹”五颗,患者笑容胜似团圆饭
坐标:医院心衰中心
初六一大早,科室接收了危重病人需要立即急诊手术,科主任吕渭辉又紧急召集了黄桂宝、张曈、黄庭医院。就在昨天,他们刚完成了四台手术,像个连轴转的陀螺没歇过。
这是位凌晨发病的患者,机警的他马上打了“”医院急诊科。手术马上开始了,考虑到这个病人有房颤和脑血管瘤的病史,手术风险和难度有所增加,大家打起十二分精神控制好每一滴的药水和每一寸的动作。检查后发现,前降支中后段完全闭塞,开通血管刻不容缓!专家与家属沟通病情后马上开展PCI!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再次成功开通了血管,看到台上病人隔着防护玻璃对手术室外的家属们露出了“久别重逢”的笑容,医护们心里都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他们的疲累、饥饿、辛酸都随着这个“劫后重生”微笑烟消云散。对这群可爱的医护人员而言,患者和家属的笑容胜似家里热腾腾的团圆饭,都能慰藉他们一刻也不停歇的辛劳。
镜头四:新春佳节守护健康不打烊
坐标:医院急诊科
春节第一天前来就诊病人就络绎不绝
候诊病人井然有序
曾靖副主任主持危重病人的抢救,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治疗
新年初一24小时坚持岗位的白衣天使是最可爱的人
在春节期间,急诊病人没有明显减少,危重病人反而增加,几台呼吸机全部上岗。急诊的医护人员24小时坚守工作岗位,保证每位就诊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蔡鑫桂医生准备为重病呼吸衰竭的阿婆上无创呼吸机
李志尚主治医师认真查房,指导下级医师调整最佳的治疗方案
原铁副主任医师指导刘淑玲医师对危重患者的阿伯进行气道管理以及病人首次上呼吸机的经验技巧
多科合作,邀请ICU重症医学科医疗组长杨广副主任医师为危重病人会诊,商讨最佳的诊治方案
镜头五:一次次为急危重症患者打开绿色通道
坐标:医院(医院)急诊科
春节期间,抢救患者的绿色通道一次又一次地为急危重症患者打开,仅脑卒中的绿色通道就有10例,其中为3例急性脑梗患者及时行静脉溶栓治疗,为脑功能的恢复赢取了宝贵时间。
大年初三的急诊依旧忙碌,门诊的患者在排着长队,留观的患者病情危重。这时一位71岁的刘老伯因突发左侧肢体瘫痪、言语不利就诊,医护人员迅速启动绿色通道,完善头颅CT排除颅脑出血,考虑急性脑梗死!对于这类型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医护们争分夺秒,多科室协作,经家属同意后,迅速为患者完成静脉溶栓治疗,为患者开通了被堵塞的脑血管。
冬春季节是心脑血管发病的高发季节,当晚深夜,又一位患者突发左侧肢体麻木乏力,口角右侧歪斜,饮水呛咳。医护人员又一次迅速启动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及监护……又一个不眠之夜,令人欣慰的是,这两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得到“绿色通道”最佳诊疗方案的治疗,肢体活动及语言功能基本完全恢复,家庭团圆了。
镜头六:一起行动,保“胃”健康
坐标:大德路总院消化内镜中心
“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横生贴门前。笑声处处传入耳,美味佳肴上餐桌。”新春佳节之际,阖家团聚,少不了美味佳肴,觥筹交错,在这欢笑团聚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默默守护您的肠胃健康。
2月16日,大年初一,开年第一顿饭的米还没下锅,急胃镜的电话就想起了,一位病人不慎吞了一个拇指大小的枣核卡在食管,值班的欧阳博文副主任医师及付医院,付朝丽护士一边温柔地安抚病人,一边配合医生,一分钟的时间,迅速利用异物钳将嵌顿在食管入口的枣核取出。病人惊讶得连嘴巴都没来得及合上,竖起大拇指,合影照了一张又一张。
初三下午,一对神色焦虑的年轻父母带着12岁的小姑娘医院,“快帮帮我女儿!”原来,来自四会市的医院修补牙齿时,长约5cm的探针不慎掉落到咽喉部,小姑娘反射性地将其吞下。这可把父母急坏了,检查发现探针已进入到胃腔内,医生称其年龄太小,建议到省城诊治。一医院时,距小姑娘吞下探针已间隔五小时了。
小姑娘非常紧张害怕,在诊疗床上一直掉眼泪,林梅顺护士一直轻言细语地安慰和鼓励她,李叶副主任医师凭借娴熟的内镜技术,很快将探针调整好方向并钳夹出体外。整个治疗过程仅十分钟左右,小姑娘的父母心头的大石终于放下,高高兴兴回四会了。
(左:张英秀护士,中:李叶主任,右:林梅顺护士)
镜头七:坚守岗位,书写无悔芳华
坐标:肝胆胰外科
2月19日,大年初四,一名90岁高龄的苏婆婆(化名)因腹痛、发热4医院,诊断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由于过年耽误了最佳就诊时间,就诊时已出现脓毒症症状。此外,苏婆婆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多项内科基础病史,病情危急凶险!围手术期急性心梗、恶性心律失常、中风等并发概率大大增加。主管医生及时汇报正在查房的大外科谭志健主任,谭主任拟定了对病人创伤最小的B超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谭主任的指导下,刁竞芳副主任运用娴熟的穿刺技巧,仅仅15分钟,穿刺置管引出深褐色胆汁,胆道梗阻得到解除。苏婆婆术后三天未再发烧,腹痛也得到缓解,近日复查肝功能逐渐恢复,苏婆婆和家属露出满意的微笑。
75岁的王爷爷(化名),反复呕血、血便6天,急诊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经过内镜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后效果仍不理想,血色素呈直线下降!刁竞芳副主任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急诊查看病人,王爷爷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胃管负压瓶里满见咖啡色胃液,床上的尿垫全是暗红色的血便,提示出血尚未控制,生命危在旦夕……家属脸上写满了焦虑和不安,丝毫没有过年祥和、喜乐的气氛。刁主任汇报了三值何军明主任、大外科谭志健主任,当机立断:急诊手术、抢救生命!从与家属沟通决定手术到病人进入手术室时间不到15分钟。麻醉科、手术室多位医护人员积极配合,与时间赛跑,经过3.5小时的紧张手术,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就在这一天,从早上10点至晚上22点30分,刁竞芳副主任和刘一峰医生共完成急诊手术5台。
春节里的坚守,就像一本厚厚的故事会,当你真正走近这些最可爱的人时,才能翻开他们的精彩故事。对于这群可爱可敬的医生而言,急诊手术如同家常便饭,春节只是这本故事会时间节点上的普通一页。与死神抗争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他们用无悔的付出和奉献谱写着如歌的外科芳华。
供稿:医院急诊科、心衰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肝胆胰外科
组稿:李雪
通讯员:刁竞芳刘一峰张曈刘荃乐等
编辑:查冠琳责编:宋莉萍
医院开通“患者满意度调查小程序”,欢迎您对我们的服务进行评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