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自年起,将每年的5月29日,确定为世界肠道健康日,旨在提醒人们注意身体发出的健康警示,重视自身的肠道健康。
尤其是当今社会,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使得我们的肠道面临种种负担,重视肠道健康刻不容缓。
┃肠道健康“任重”·“道远”
通常,肠道是指从胃幽门至肛门的消化道,长度约7至8m,分为小肠、大肠两部分。而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
┃肠道是人体“工厂”最大的“加油站”
人体约99%的营养物质都是由肠道消化吸收,而小肠承担着主要的营养吸收功能。
┃肠道是人体“工厂”最大的“排污站”
大肠主要浓缩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再通过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人体80%以上的毒素通过肠道排出体外。若经常不能按时排便甚至长时间便秘,导致肠道内的大量毒素不能及时排出,有可能被吸收进人体,进而会引起大肠癌、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疾病等。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人体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人体70%的免疫球蛋白IgA在肠道;95%以上的感染性疾病与消化道有关。
┃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
肠道拥有着丰富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大脑,使用着和大脑一样的各种神经递质,分散在整个消化道,对于外界刺激十分敏感,因此有学者称之为“肠脑”。
当生活、学习、工作压力过大时会使胃肠道出现“情绪化反应”,进而影响消化系统。如:遇到考试或者紧急情况时,很多人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恐惧、紧张的时候会出现胃痉挛、肠痉挛、腹泻;生气、愤怒的时候会出现消化不良、胃部胀痛等等。
┃肠道健康自测表
肠道自测结果如下:
1.符合0项:肠道完全健康,请继续保持。
2.符合1—4项:肠道基本健康,只需在此基础上,改善一些生活和饮食习惯。
3.符合5—12项:肠道稍有不健康,此时肠道已有负担,留意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加以改变,即可恢复。
4.符合13—16项:肠道亮起黄灯,负担已重,需要立刻采取措施,改善肠道内环境。
5.符合17—20项:肠道已亮红灯,处于危险状态,有得严重肠道疾病风险,需要就医咨询。
┃肠道不健康的常见6大表现
1.便秘:排便困难,排便时肛门出血;
2.腹泻、肠易激惹:表现为急、慢性腹泻,大便不成形、水分增加,排便次数明显增加;
3.排便恶臭:正常大便应呈偏酸气味,而并非刺鼻恶臭;
4.放屁很臭:肠道内有害菌产生了大量的硫化气体,导致经常放臭屁;
5.口臭:口腔呼出气体发出难闻的气味;
6.肤色粗糙、晦暗: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除,被人体吸收,则导致皮肤粗糙、黯沉、长痘等情况的出现。
┃保持肠道健康的10大建议
1.在控制食物总能量的基础上,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少食多餐;
2.不要不吃早餐,保证一日三餐的时间规律性、营养性,深夜不大量进食;
3.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天吃一斤蔬菜和半斤水果,经常进食全谷物和豆类;每周吃鱼3~5次;
4.减少摄入脂肪含量较高、盐多油腻、煎炸的食物;
5.每天喝~毫升饮用水,减少饮用含有咖啡因、酒精、糖含量高的饮料;
6.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不吸烟、不酗酒;
7.适当摄入含有益生菌的发酵乳产品;保持胃酸分泌的节律性,保护胃黏膜,防止产生溃疡;
8.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提高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9.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
10.注意心态、情绪调节,保证每一天都有一份愉悦的心情。
胃肠道异常症状切记“不可熟视无睹”
据通大附院胃肠外科主任朱建伟教授建议,平时市民,尤其是平时生活方式不规律、亚健康的人群,需要吸取“前车之鉴”;若出现纳差、嗳气、反酸、腹痛、腹胀、腹泻、黑便、便血、便秘等,需要至胃肠外科、消化内科专科进行正规诊治,例如:进行粪便常规+隐血筛查试验、肛门指诊、电子胃镜及肠镜检查等去明确有无胃肠道癌症,切不可“大意、漠视”,更不可相信“偏方”延误诊治。
最后,再次友情提醒各位读者出现胃肠道系统相关症状,如:纳差、嗳气、反酸、腹痛、腹胀、腹泻、黑便、便血、便秘等,还是敬请及时到胃肠外科、消化内科专科门诊就诊,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专业诊断、治疗,切勿自行“随意”用药!!!
通大附院胃肠外科一直致力于为您的胃肠道健康保驾护航!
撰稿
陈二林
专业审稿
朱建伟
致谢: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诊咨询
-(胃肠外科一病区,6号楼北11层)
-(胃肠外科二病区,6号楼北12层)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