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肠道内寄生着数十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
肠道菌群与癌症有密切复杂的关系,影响肠道菌群平衡的因素很多,包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免疫力、病原菌感染、精神压力等各种因素,其中与饮食结构的关系最为密切。美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饮食不当,50万人死于吸烟。美国科学院年对癌症起因所作调查表明日常饮食不当所引起占35%,因吸烟占30%,病毒感染(肝炎)占10%,饮食不当包括食物结构不合理(如纤维素摄入不足,高脂肪,高蛋白质)、多食添加色素、防腐剂等有害添加剂及油炸、烧烤等食物,研究发现与吃清淡的日本式食物的人相比,吃高脂肪高蛋白质的欧美式膳食的人肠道中腐败细菌多而双歧杆菌的量少,因而患便秘与结肠癌者较多。便秘可加重菌群失调,增加肠内毒素生成而引发各种疾病促进衰老。日本人是世界最长寿的民族,女性平均寿命87.6岁(我国只有75岁),这同他们的饮食不无关系。
高脂食物之所以较易引起结肠癌,是因为动物脂肪可促进胆汁分泌引起肠道中胆酸和胆固醇的增加,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而被转化为次级胆酸、雌激素、环氧化物、芳香族碳氢化物等具有致癌性的物质,而蛋白质则在腐败细菌作用下可转化为胺类,亚硝基化物,吲哚,酚类,粪臭素,甲基硫醇,硫化氢等各种有毒致癌物,还有一些在肝脏中与β—葡萄糖醛酸结合而介毒的致癌物质,受腐败细菌(拟杆菌、梭菌)产生的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被游离而重新恢复活性。
临床研究发现结肠癌患者肠道中双歧杆菌数量低下,双歧杆菌量少可能同发癌有关,食用双歧杆菌和益生元对结肠癌的预防有一定作用,故有些双歧杆菌(包括死细胞,代谢产物)具有很大的免疫刺激作用和抑癌作用,可活化巨噬细胞产生IL—1,IL—6,INF—α等多种细胞毒性效应分子,并增强其杀癌、抑癌能力,刺激淋巴细胞有丝分裂而增殖。体外实验看出双歧杆菌(长双歧、短双歧杆菌)可促进结肠粘膜潘式盘生产免疫球蛋白IgA,分泌型IgA具有抗感染、抗食物过敏和吸收致癌物的功能。肠道粘膜对机体免疫作用有重要作用,人体肠道有着很大的表面面积,约有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网球场大),是病原菌入侵和抗击入侵的主战场,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它拥有人体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的60—70%,占人体免疫球蛋白IgA总量的60%在肠道中(Shuichi等),肠道有关淋巴组织对人体免疫力有重要影响,有证据表明常患肠胃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人群40%缺乏IgA,增强肠道有关淋巴组织,可增强肠道健康和全身免疫功能。用人工诱发结肠癌的鼠所作试验表明,饲料中添加低聚果糖对肿瘤发展有抑制作用,推测同刺激免疫系统有关。
食用益生元低聚糖也可以调节肠道细菌的酶活性,腐败细菌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偶氮还原酶、硝基还原酶等具有催化前致癌原转化成为致癌物的作用,通过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可有效降低这些酶的活性。低聚糖也能同一定的毒素、病毒和细菌表面结合而作为一种免疫佐剂,可减缓对抗原的吸收,增强抗原的效价和人体体液免疫力,并且低聚糖本身也是一种抗原,可刺激机体的免疫力。
肠道细菌就像一个小小的化工厂,它们所具有的酶的数量比肝脏酶的数量还要多。它们将摄取的食物和体内分泌物分解成各种物质,其中包括许多有害物质和致癌物,像亚硝基胺、吲哚、酚类、二次胆汁酸等。
亚硝基胺通常情况下,肠内细菌产生的胺和亚胺类物质被应用于肝脏解毒,但由于肝硬化、肝炎等疾病使肝功能无法正常进行解毒的话,问题就严重了。如果亚胺不能完全解毒,在肠道内会和亚硝酸盐发生作用,形成强致癌物——亚硝基胺。
有研究证实,患有胃酸缺乏症或无胃酸的人得癌症的概率很高。由于没有胃酸或者缺少胃酸,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并将胺和亚硝酸盐结合生成亚硝基胺,这也是胃癌的重要发病原因。
亚硝基胺跟大肠癌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大肠是消化器官中存在细菌最多的地方,有害细菌当然也最多,再加上硝酸盐就生成了大量的亚硝基胺。
现在很多蔬菜、加工食品都含有硝酸盐,我们的唾液、肠液中也就有了很多硝酸盐,这些硝酸盐被肠道内的细菌转化成亚硝酸盐,它们在肠道内随处可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
吲哚、酚类等致癌物动物性蛋白质含有较多的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芳香类氨基酸,肠道内的坏菌分解这些氨基酸,产生各种吲哚、酚类物质。
经研究表明,这些代谢物都是强烈的致癌物。在实验中给白鼠的饲料中添加色氨酸后,白鼠%的得了膀胱癌。实验人员再将色氨酸的代谢物吲哚直接注入膀胱进行实验,发现也可导致癌症。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少食动物性食物,增加植物性蛋白和纤维类食物的摄取,这不仅有益于肠道健康,还能远离致癌物。
二次胆汁酸有害细菌也能将消化液等体内分泌物转变为致癌物,比如肝脏所分泌的胆汁。如果过量摄入脂肪,为了帮助消化和吸收,肝脏分泌出大量的胆汁。大肠中的有害细菌(大肠杆菌、酪酸梭状芽抱杆菌等)会将胆汁变为二次胆汁酸,而二次胆汁酸中含有石胆酸、脱氧胆酸等致癌物质。
研究显示:摄取太多脂肪的人的粪便中,含有非常多的致癌物质,除了上述的亚胺类物质外,最讨厌的就是二次胆汁酸含有的致癌物。
(来源:乐赛益生菌-01-17)
改变肠道菌群预防结肠癌近日,来自美国St.Jud医院的科学家们发现一种表达于免疫系统的基因在决定结肠癌侵袭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发现这种叫作AIM2的基因发生缺失会导致小肠细胞增殖失控,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AIM2能够影响肠道菌群,在肠道中增加好细菌的数量可能对于预防结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最近,这一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ll上,这些发现将在结肠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许多研究已经证明AIM2基因突变在结肠癌病人中比较常见,但一直以来人们只知道AIM2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感知细菌和病毒入侵,帮助免疫系统对抗细菌和病毒感染,AIM2在肿瘤发生中的机制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了解。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化合物处理小鼠模拟结肠癌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AIM2功能活性明显下降,这一点也得到了结肠癌病人结果的支持。他们还发现利用遗传学方法降低AIM2功能,再结合化合物处理,会产生更多的肠道肿瘤。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还发现,AIM2除了发挥免疫学功能,还能够抑制小肠干细胞群的异常扩张,而当AIM2发生功能异常,其对小肠干细胞异常增殖的抑制作用就会解除。
除此之外,之前一些研究发现与AIM2类似的具有病原感受器功能的分子对于促进健康肠道菌群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AIM2是否也会肠道菌群具有类似的调节作用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该项研究的研究人员就对正常小鼠和AIM2缺失小鼠的肠道菌群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两种小鼠在肠道菌群的组成上存在很大不同。
为验证肠道菌群是否会影响结肠癌进展,研究人员将正常小鼠与AIM2缺失小鼠饲养在一起,保证两种小鼠肠道菌群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交换。结果表明AIM2缺失小鼠的肿瘤数量大大减少,而正常小鼠的肿瘤数量则增加。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发现参与免疫系统功能发挥的AIM2基因除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对小肠干细胞的增殖具有调控作用,AIM2的缺失会导致小肠干细胞异常增殖,除此之外还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进而促进结肠癌的发生。调节AIM2的功能活性或许是结肠癌治疗的一条重要潜在途径。
Cll:CriticalRolforthDNASnsorAIM2inStmCllProlifrationandCancrDOI:治白癜风的偏方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