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一、历时源流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人们还会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同时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冬至怎样养生哟!!!
二、起居之道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
保持室温18-23°C,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
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早睡晚起保证8小时。
3、保持良好的心境
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
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锻炼时间以10:00—15:00为最佳。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
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三、疾病预防——针灸通穴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
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四、女性冬至养生
中医认为:女性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属性,女属阴,为凉性。因此,女性如果不注意保暖就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不适症状。所以,女性更多的需要温暖的呵护。那么,冬季女性该如何养生呢?
1、注意防寒保暖
女性属寒性体质,因此,日常中应少吃寒性的食物,尤其是在处于生理周期的时候,更要注意饮食的科学性。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颈、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观而减少衣物,一旦受凉,容易导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损害健康。
2、坚持晚间泡脚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寒气是由大地经足部进入人体的,因此,多泡脚可有效帮助女性保暖。但泡脚一定要坚持,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起到保健养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3、适量进补
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是进补的佳品。女性冬至吃些肉类可中和寒气,加快内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来应对严寒。
4、注意养肝护肝
对于女性,肝脏这个器官有着额外的重要作用。中医认为,女性肝为主,有疏通经血之用。因此,一旦伤肝,女性就会出现妇科方面的问题。所以,女性要注意养肝、护肝,不可动怒。日常应多吃养肝食物,如菠菜、芹菜、莴笋、大蒜等。
五、饮食之道
1.柚子:柚子是秋季成熟的水果,因为它皮厚耐藏,等到这样寒冷的冬季来吃是理想的选择,柚子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它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镁、钠等人体必需的元素,这是其他水果所难以比拟的。除了营养价值高,还具有健胃、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能促进食欲、治消化不良等症,理气散结。可促进伤口愈合,对败血病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冬季容易上火,柚子可以降火气、抑制口腔溃疡。
提醒,一个人一天吃-克的柚子,是比较容易被人体所吸收的。柚子味微酸因此不适宜空腹食用,饭前1个小时吃可促进食欲。鲜柚留皮去核,配以正北杏、贝母、未经漂染雪耳各50克,加数瓶蜜糖,炖后食用。
2.栗子:栗子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较少。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核黄素、抗坏血酸等多种维生素。栗子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能防治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等,同时也能抗衰老。
中医认为,栗子味甘、性温,有补肾壮阳、健脾和胃、活血止血的功能。适用于肾虚、腰膝酸软无力、筋骨疼痛、尿血、便血等症。栗子对人体的滋补功能,可与人参、黄芪、当归等中药材相媲美。
栗子可与鸡肉搭配,更具有养胃健脾、强筋健骨之功效。鸡肉味甘,性微温,入脾、胃、肝经,具有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益精之功效。更重要的是脂肪含量较少,尤其适合中老年人食用。特别提醒糖尿病、胆囊炎患者忌食。因含糖及淀粉高,对于过于肥胖的人要少吃。每次30克左右。
3.山楂:在寒冷的冬至节气到来之时,吃一些美味又营养的山楂,让它来帮我们调节我们的身体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每百克山楂果肉中含膳食纤维3.1克。俗话说:“欲得长生,肠中常清”。膳食纤维是身体的“肠道清道夫”,充足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有利于食肠的消化和废物的排泄,促进体内的物质代谢。果胶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血糖、预防胆结石形成的功效。
山楂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自古以来,就成为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山楂以果实作药用,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有消食健胃、活血化淤、收敛止痢之功能。对肉积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等,均有疗效。
提醒,山楂除生吃或制成果脯、山楂糕、罐头、糖葫芦等休闲食品外,还可以做成美味的菜肴。山楂虽然是营养品,也不是多多益善。山楂吃多了会伤中气。所以,中气不足的人,尤其是食用人参等补气药的要慎食。山楂味酸,食用后应及时漱口,以防损伤牙齿。
4.石榴:秋季水果品种丰富,石榴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都比较喜欢吃石榴,不仅是因为口味酸甜,而且颜色鲜艳。就算是加工成饮料也十分受人喜欢。当然,石榴的营养价值也是很高的,专家表示,十六中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维生素、有机酸、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矿物质,而其中的维生素含量比苹果还要高出1-2倍。
石榴不仅可以助消化,还具有降低血脂血糖以及胆固醇的多种功效,更是可以预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历代医药书籍对它的医疗用途也有不少记载,至今仍作药用。民间用酸石榴一个,连其子一齐嚼烂咽下,治疗胃口不开,消化不良。
红石榴中富含矿物质,并具有两大抗氧化成份--红石榴多酚和花青素,还含有亚麻油酸,维他命c、b6、e和叶酸。红石榴中含有的钙、镁、锌等矿物质萃取精华,能迅速补充肌肤所失水份,令肤质更为明亮柔润。提醒,石榴虽好,但吃多容易伤齿,生痰,不适宜便秘者、尿道炎患者、糖尿病者、实热积滞者。
5.香蕉:香蕉香糯可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食物纤维和钾、镁、钠等矿物质,能有效维护皮肤、毛发的健康,可以预防中风和高血压。同时,有镇定安眠,润肠通便,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助消化和滋补的作用,对减肥也相当有效。
香蕉性寒,过量食用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并造成体内钾、钠、钙、镁等元素的比例失调,对健康产生危害。特别适合温热病、口烦渴、大便秘结、痔疮出血者和减肥者。体质偏虚寒者,如胃胀、腹泻、肾炎者,最好少吃。有明显水肿和需要禁盐的病人也不宜多吃。
冬至水饺小贴士
用料1(饺子皮):
中筋面粉克
冷水克
小贴士:
1、自家手擀的饺皮因为含水量在50%左右,延展性好,比较好擀好包,不过也要注意擀了就要包,否则擀了一堆叠在一起不用,即使撒了很多手粉还是会粘粘;
2、现擀现包的饺子非常好煮,只要水量够多,大火烧开,滚水下入饺子,用铲背轻推以防粘在锅底,再点三次水就可以了。
用料:
菠菜
韭菜
鸡蛋
饺子粉
虾仁
盐
胡椒粉
色拉油
做法:
1、准备几根菠菜,菠菜洗净切碎,放入搅拌机,加少许水打碎,滤出菜汁,放在碗里备用;
2、韭菜洗净,切均等的小段;
3、虾仁切小碎块;
4、准备4个鸡蛋,打散,炒锅多放些油,在油刚刚温的时候放入鸡蛋,用筷子顺时针不停的搅拌,直到鸡蛋成均等的小碎块;
5、将切好的韭菜、虾仁和炒熟的鸡蛋放入大碗,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放入盐、胡椒粉,顺时针搅拌均匀;
6、在盆里放入饺子粉,加入菠菜汁,揉成光滑的面团滚圆,松弛10分钟;
7、松弛后的面团滚长,切成均匀的小剂子;
8、撒上干面粉滚圆,用手掌按扁;
9、用小擀面杖擀成中间稍厚,边缘薄的饺子皮;
10、在饺子皮中间放上饺子馅,将饺子皮的上下两端捏合,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对着饺子皮的边缘向饺子馅对捏即可。
冬病夏治始于夏至,夏病冬防始于冬至。建议阳热之体易上火者,服用牛黄清心丸及滋润堂养心茶或清火茶。
中科白癜风微博长沙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