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医生跟着走”,其中忌口是指在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对于疾病饮食禁忌,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词,叫“发物”。但是发物究竟是指什么,相信很多人还不清楚。
发物,是指在生病时不能吃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病情或影响到疾病的痊愈,更有甚者,可能会引起旧病复发。
发物的起源网上关于发物的起源,有这么一个故事。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就加紧残害开国有功之臣。元帅徐达患了“发背”,最忌吃鹅肉,因为鹅为发物,易动火发疮。
但朱元璋别有用心地赐徐达肥鹅一只,徐达明知其恶意,但又不敢违君之命,只好当场吃下,不久,徐达“发背”扩散而亡。
先不说故事的真假,哪怕是依据现实经验,我们也能推断出疾病与饮食禁忌有一定的关系。
发物的分类与服药禁忌发物的范围很广,但按照其性能,可以划分为6大类:
第1类:发热之物
多为辛辣食物,性温补,易上火。常见的有: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油炸物等。
禁忌:在服用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补肾、养阴清热的药物,比如牛黄解毒片、穿心莲片、牛黄上清片等中成药时,应忌食发热之物,以免耗伤阴血,促发炎症。
第2类:发风之物
中医认为,风为六淫自首,为百病之长。可分为内风及外风,风邪犯表,凑理洞开,则为外风;经络受风,肝风内动,发为内风,两者亦可转化。
发风之物多为腥膻类食物,大多含有激素或异性蛋白,能够诱发人体的过敏反应。常见的食物有:虾、蟹、鹅、鸡蛋、椿芽、茄子、木耳、鸡蛋等。
禁忌: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鼻炎、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服用此类药物时,不宜食用发风之物。
第3类:发湿热之物
多具有黏滞、肥甘滋腻之性,吃了容易助湿生痰,滑肠滞气,增加消化难度。常见的有各种肉制品、豆制品、糯米、醪糟、酒类等等。
禁忌:脾胃虚弱或痰湿症期间,服用健脾养胃、祛痰化湿的药物,比如香砂养胃丸、川贝枇杷膏等时,不宜食用发湿热之物。
第4类:发冷积之物
多具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影响脏腑运化。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大家说的“凉性食物”。常见的有冷饮、西瓜、梨、冬瓜、莴笋、柿子、四季豆等等。
禁忌:胃虚弱的人要慎食,过食会造成胃虚冷痛、肠鸣腹泻。在服用=温经通络或温脾暖肾的药,如感冒清热颗粒、右归丸、温脾丸等中成药时应忌食。
第5类:发动血之物
多有活血、散血之性,能动血伤络,迫血外溢。如羊肉、菠菜、红豆、苋菜、木耳烧酒等。
禁忌:月经过多、皮下出血、尿血者,在服用此类药物时也不宜食用。
第6类:发滞气之物
多具滞涩阻气、坚硬难化之性。也就是说,吃了不好消化,容易胀气、积食。常见的食物有大豆、芡实、芋头、薯类等。
禁忌:肠胃消化不好的、积食的、腹胀腹痛的人都不宜食用。
“发物之说”可取吗?我们知道,“发物之说”与中医相关,以上指出的疾病饮食,也都是对服用中药或中成药,提出的禁忌。鉴于大家对于中医的态度,肯定会有人提出“发物之说靠谱吗”这样的猜疑。
不可否认,中西医的确有很多冲突的地方,但最好的结局办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对待“发物之说”应用辩证的态度、严谨的眼光。
﹥不合理的部分
由于发物之说多流传于民间,所以关于哪些食物属于“发物”,哪些不属于,很难有人说得清,而且经常会出现矛盾。
有的食物会为病患提供营养、补充能量,但出现在发物之时,人们就很难抉择了。如果把这些食物全忌了,显然不利于平衡营养,对疾病康复有害无益。
﹥合理的部分
当然,也不能觉得发物“一无是处”,因为有些被列入“发物”的,真的能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比如以下这些:
1.某些食物中所含的激素,会促使人体内的某些机能亢进或代谢紊乱。
如糖皮质类固醇超过生理剂量时可以诱发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引起旧病复发。
2.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成为过敏源,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复发。
如海鱼虾蟹,往往引起皮肤过敏者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脓疱疮、牛皮癣等顽固性皮肤病的发作。
3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酒类、葱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极易对炎性感染病灶产生影响,出现炎症扩散。
综上,“发物之说”不能全信,也不能一点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