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以来,天气回暖,但昼夜温差大,肛肠疾病频现“抬头”趋势,很多人如厕时出现便血、肿物脱出、肛门疼痛等不适症状,吃了降火药,病情稍有缓解后又反复发作,到医院就诊检查,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加大,有些甚至到了肠恶变中晚期。今天,我医院杨杰主任,为您解答肛肠问题。
便血好了又发当心是癌变
事实上,一旦发生便血,则说明肛肠里有出血点,由于"十人九痔"观念的影响,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把便血和痔疮联系起来,吃药抹膏打针,因为血液本身的凝血功能,再加上药物成分的作用,会在短时间内假性愈合,患者觉得药物起了效果已经不出血了,应该不要紧了,但当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刺激,再次便血时,第一次尝到"甜头",又会用同样的方法,如此反反复复,出血次数增多、出血量加大,用药也堵不住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到医院检查,有些患者甚至到了肠恶变晚期。
临床上不少人患痔多年,没经过正规治疗,医院就诊时,却发现除痔疮外,还有肠道息肉或肠肿瘤。此外,对痔疮不妥善处理,很可能引发肛瘘、肛裂、肛周脓肿等其他肛肠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因久拖不治,炎症等长期刺激肠道,继而诱发直肠病变。
自行用药不可取易延误病情
不少患者每每便血发作,就自己随便买点口服药吃或者药膏涂抹,自诊自治。久久拖延下暗藏祸根,引发肛肠恶变。盲目吃药只会治标不治本。现在市面上流行很多痔疮药,口服药虽然很方便,但药物经过肝脏解毒及胃酸、消化酶的破坏,药效会大大降低,还易对胃部产生刺激,引起胃部不适,对肝脏也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而更为可怕的是没有发现痔疮背后隐藏的其他病因,痔疮出血,红肿突出,疼痛难忍。若干硬粪便划伤肛肠易还会引发肛裂,进一步感染形成肛窦发炎、肛周脓肿,甚至造成肛瘘。自诊自治,长久拖延只会加重病情,引发肛肠恶变诱发大肠恶变等。
春季肛肠病易发确是黄金治疗期
进入阳春三月后,医院肛肠患者门诊量都有所上升,这在每年同一时期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尽管痔疮频发,但春天是“除痔”的好时机,天气暖和,穿着较少,有利于肛门部位新鲜空气流通,术后伤口愈合快,并且肛门周围的血管、淋巴组织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此外春季人体组织活力大增,患者康复周期大幅缩短,可以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
温馨提醒:肛肠疾病由于发病部位特殊,私密性要求高,很多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羞于就诊,或是害怕检查带来的痛苦、或是抱有侥幸心理觉得不治也可以痊愈、能拖则拖,最终导致措施最佳治疗时机。其实,当肛肠部位发出便血、肛门肿物脱出、瘙痒、疼痛等信号时,就说明体内已有或大或小的问题,需及时就医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