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
盼来了年后的第一个假期。
4月,正是出门玩玩乐乐的大好春光,
除了远足踏青、祭奠先祖外,相信大家都是奔着吃吃喝喝的愉快心情出门的。
火锅串串烤肉摆上桌,兄弟朋友一句吼,
免不了啤的白的加入战斗......
但是喝酒就会出现一个现象,
有的人沾酒就脸红,好似不能喝,有些人却面不改色,千杯不醉,酒量好不好这个话题自然成为酒前酒后的讨论热点。
“你看王超好凶哦,一口一瓶不得怕。”
“不要说那些,今天每个人半斤跑不脱。”
“我就没看过你在半瓶前清醒过。”
其实外表象(脸红、冒汗、嘴上说说)并不能真正反应他人的酒量,一个人的酒量大部分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并不是刻苦练成神功,今儿我们就来看看这件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下酒精在身体内的代谢过程:
喝进去的酒先由乙醇脱氢酶转化成更有害的乙醛,乙醛就是使饮酒者面红、起疹的缘由;
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转化成无害的乙酸;乙酸最后被分解成二氧化碳与水,成为排泄物。
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的多少和催化能力是由决定的,也就是说,天生我们就被决定了酒量的大小。
正常酶▼
▲缺少酶
听起来好像很悲伤,那酒量就没法练啦?
请看下面
:
单纯的说酒量就是由基因决定的,这又是武断且不全面的。重点来了,一个人的临场酒量会受到情绪、肠胃、食物及其它方面等因素影响:
01.情绪
比如你在不得不喝的酒局,抑或是兴奋欢乐的场合,意志力的爆棚会突然开挂,喝倒一片。这是因为酒精在进入人体后会使大脑组织收缩,使我们变得更加情绪化,高兴时更清晰,悲伤时更迷糊。所以愉悦的心情有助于快速消化体内酒精,有机会“超常发挥”。
02.肠胃
酒精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人们饮酒后,乙醇首先在胃内储留,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直接接触。酒精在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与粘膜的表面积和通透性有关,小肠最快,其次为胃,再次为大肠,口腔和食管粘膜最慢。
有报道称饮酒后胃内酒精的浓度接近于饮用酒精原来的浓度,而小肠内为其1/5~1/4。饮酒后消化道内酒精存留的多少与饮酒量、饮酒速度以及酒的种类和身体排泄的能力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饮酒后酒精一般在1~2小时内全部吸收。
所以肠胃功能好的人对于酒精的承受能力就会高一些,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酒量好一些。
03.食物
干货来了!喝水和吃东西有助于减少酒精的麻痹。
喝水!喝水!喝水!
增加人体含水量,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会相对较低,酒精对人体的影响也就相对较小。尤其要避免在口渴的情况下喝酒。(另外,喝酒时注意控制人体吸收酒精的速度。要尽量喝慢一些,让你的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处理已经摄入的酒精。)
尽量在喝酒前吃饱肚子,
尤其是吃一些高淀粉含量的食物。
胃里有馒头、土豆这样的东西撑着,会像海绵一样吸纳一些酒。换句话说,喝下去的酒,部分根本就没被身体吸收,伤害至少要缓和许多。
所以下次被吆喝拼酒的时候,请拿出一张体检报告来,告诉他,你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缺少,沾酒就醉。
实在拗不过,做好饱腹准备,打起精神,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小编提醒大家,贪杯伤身,适当饮酒哦~
千万别节后......如图:
最后,祝各位假期愉快,神清气爽!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专家李卓胥防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