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会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胰腺疾病多学科(MDT)研讨会,制定治疗方案,第二部分为现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演示。
胰腺疾病多学科第21次研讨会于年03月22日(周三)下午15:00-18:00,在中医院岭南楼26楼海珠厅举办,会议由胆胰外科主任陈汝福教授主持,参加者包括肿瘤化疗科李志花教授、肿瘤放疗科主任刘宜敏教授、介入科主任许林锋教授、超声科主任罗葆明教授、营养科主任陈超刚副教授、影像科李勇副教授、消化内科林莹副教授、病理科王林副教授、胆胰外科周泉波和林青副教授以及其他科室的医生,也医院医院的医生。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演示于年03月23日(周四)医院手术室,由陈汝福教授主刀,助手林青,周泉波,手术方式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观摩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汕头大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
会议现场
第一部分:胰腺肿瘤多学科(MDT)研讨会
(一)、胆胰外科付志强医师《胰颈部占位一例》
患者为52岁男性,因“发现胰颈肿物3年余伴增大1月”入院。患者于年7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上腹痛,呈持续性隐痛,夜间痛至不能忍受,无其他伴随症状。外院CT示:胰颈恶性肿瘤,大小5×3.5cm,包绕腹腔干、肠系膜上动、静脉,和脾动、静脉关系紧密,门脾静脉变窄,考虑局部晚期胰腺癌,无病理情况下给予口服替吉奥+放疗(50GY/25次)。治疗期间肿瘤大小逐渐缩小至2.2×1.7cm(年10月),年1月外院CT示肿物较前稍增大,28×34cm。
影像科李勇副主任医师:由该患者胰腺薄层增强CT可见胰颈部低密度占位,界限不清,肿瘤。包绕腹腔干根部和肠系膜上动静脉,侵犯脾动静脉;肿瘤侵犯十二指肠。根据影像学评价肿瘤为胰颈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超声科罗葆明主任医师:随着超声穿刺技术不断改进和穿刺针的优化,胰腺占位细针穿刺活检是一个安全系数较高的手段。当胰腺肿瘤临床诊断不明确时,可行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送细胞学和病理学活检有利于诊断,可多次穿刺活检。我给该患者穿刺时明显感受到肿瘤质地硬,穿出较多组织条,如果不明确诊断,可再次穿刺。
病理科王林副主任医师:患者穿刺组织病理学可见轻度异性管状上皮,恶性可能性较小,Ki-%,考虑低度恶性导管上皮肿瘤,但不像粘液性囊腺瘤。需要取更大组织分析,可行淋巴结穿刺或腹腔镜切除组织活检。
肿瘤化疗科李志花主任医师:患者从发现肿瘤局部晚期已经生存3年余,虽然影像学考虑恶性,但是目前肿瘤无远处转移,临床表现不支持恶性肿瘤。遂明确诊断是首要,患者无特殊不适不需要放化疗。
肿瘤放疗科主任刘宜敏主任医师:患者接受的放射剂量50GY并不适用于恶性肿瘤,一般恶性肿瘤超过60GY。而且除了脑部肿瘤可以在无病理情况下放疗,其他所有肿瘤需要明确病理情况下才能接受放疗。
消化内科林莹副主任医师:目前诊断摆在第一位,B超引导穿刺取组织不足,可以考虑超声内镜穿刺活检。通过该技术可以在肿瘤上做扇形取材,可以19G或者更粗的穿刺针。超声内镜的安全系数高,可以适用该患者。
胆胰外科主任陈汝福主任医师: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但是肿瘤侵犯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已经是不能根治性切除手术。明确病理诊断,是治疗方案的首要前提。因此如何能损伤最小取足够组织活检是当前治疗关键,首先行超声内镜穿刺活检,如果仍然不能明确诊断,考虑腹腔镜探查活检术。
(二)、胆胰外科邓君阁医师《胰腺占位伴肝转发转移一例》
患者为52岁男性,因“发现胰腺占位1周余”入院。患者于-01-24因“腹痛1天”医院就诊,入院时诉中上腹阵发性胀痛,伴恶心、呕吐。行上腹部CT平扫+增强示:1.肝右后叶上段、肝后前叶下段占位性病变。2.胰头钩突密度欠均匀--胰管扩张,性质尚难肯定。3.胰体后方血管间隙软组织密度结节--肿大淋巴结可能性大。MR示胰头Ca并肝脏、腹腔多发淋巴结转移首先考虑。胃镜示:1.十二指肠球炎(红斑型)2.慢性浅表性胃炎。三大常规,肝功生化,消化肿瘤等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我院已行胰头部分切除、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门静脉探查、肠系膜上动静脉探查+肝转移瘤活检。病理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G2)伴肝内转发转移。
影像科李勇副主任医师:由该患者胰腺MRI增强可见胰腺颈部一低信号占位,强化明显不均匀,与门静脉关系紧密,胰周及腹膜后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肝内多发转移瘤。胰腺增强CT可见胰颈部低密度占位轻度强化,静脉期与正常组织相似,肿瘤分界不清。肝内多发转移瘤的强化不明显,不符合典型胰腺癌肝转移特点,故考虑为胰腺低度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如神经内分泌肿瘤。
介入科主任许林锋主任医师: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目前非手术疗法: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药物缓释微球的肝动脉栓塞化疗术(DEB-TACE);生长抑素;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等。TACE术配合化疗或生长抑素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肿瘤化疗科李志花主任医师:该患者肝内转移灶可以通过全身药物治疗+TACE术,根据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可以考虑方案:5-FU+铂类+表阿霉素治疗或者索凡替尼。
胆胰外科主任陈汝福主任医师: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慢,但易转移,最常见肝部位。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潜在根治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治疗方式,5年生存率:未手术20%~40%,接受手术50%~90%。患者胰腺局部肿瘤已经被切除,肝内多发转移无法全部根治,全身药物+TACE治疗是下一步治疗方案。
(三)、胆胰外科徐长骁医师《胰头占位一例》
患者9岁女性,因“上中腹痛1周”入院。无明显诱因腹痛,伴干呕一次,自行好转未再发。辅助检查:血清淀粉酶:U/L(20-),脂肪酶:U/L(0-60),
余血常规、生化、凝血、消化肿瘤系列均未见明显异常。CT:胰头占位,大小约4.5*4.2cm,边界清,内部密度不均匀。考虑胰母细胞瘤或实性假乳头状瘤或淋巴瘤可能。
影像科李勇副主任医师:胰头占位,边界清,等密度实性合并低密度液性区。强化实性区明显均匀增强,稍低于正常胰腺,液性区未见强化。胰母细胞瘤或实性假乳头状瘤相鉴别。患者小于10岁,肿瘤实质均匀强化,胰母细胞瘤可能性大。
肿瘤化疗科李志花主任医师:儿童腹腔肿瘤不能排除淋巴瘤,如果是淋巴瘤,没有手术指征。遂需要行PET-CT或胸部和盆腔CT检测是否存在其他地方有肿瘤,如有肿瘤,淋巴瘤可能性大。
麻醉科许忠东副主任医师:拟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要求足够腹腔CO2压力和长时间手术。CO2和腹腔压力增加容易影响循环和呼吸系统,另外肌松给予与术后恢复密切相关。8-10岁儿童给予腹腔压力在8-10mmHg。
营养科主任陈超刚副主任医师:患者年纪小,正是身体生长发育迅速时期,营养给予是非常有必要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多个消化道器官重建严重影响了患儿消化和吸收。围手术期全肠外营养给予和手术后进食营养都要满足生长发育、智力和免疫力。
胆胰外科主任陈汝福主任医师:行急诊行胸部+盆腔CT检测有无肿瘤,排除淋巴瘤。影像学考虑胰母细胞瘤可能性大,该肿瘤恶性程度高,手术治疗是唯一根治手段。患者年龄小,胰管稍扩张,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是较好的手术方法。
(四)、胆胰外科周泉波副教授《胰体尾癌综合治疗后复发一例》
患者为64岁男性,因胰腺癌综合治疗1年余,复发2周入院。患者-07-15因反复腹痛半年余,加重1月余入我院,我院MR考虑胰尾部占位,我院CEA9.20ng/ml;CA19-.1U/ml。遂于-07-21行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术后考虑肿物大小4cm×3cm×3.5cm;侵犯胰腺包膜及周围纤维脂肪组织,并见神经侵犯;胰腺导管腺癌(中分化);肿物旁淋巴结(2/4)转移癌;肝总A+腹腔干A旁淋巴结(1/3)转移癌;分期T3N1M0ⅡB期。病理基因检测:KRAS基因突变检测:野生型;Braf基因15号外显子位点突变检测:阴性;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21突变检测:野生型;CKIT基因外显子9、11、13、17突变检测:野生型;术后予白蛋白紫杉醇(mg)+吉西他滨(mg)双周方案化疗8个疗程。-12-18~-06-24行口服希罗达化疗:早mg,晚mg;14d。-06-29医院PET-CT:肠系膜上动脉周围软组织影局部代谢略活跃,结合病史,疑复发。-07-14至我院行肠系膜上动脉周围肿瘤切除+术中放疗。术中示SMA旁2CM肿物,包绕动脉>°。遂行肿瘤姑息切除+术中放疗:D=2cm,12Gray,Depth=0.5cm。术后病理:纤维脂肪组织中见腺癌(中分化)浸润,侵犯神经周围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7)-08-30~-09-29医院SBRT,处方剂量cGy,cGy,22fx(d1-d5)。-09-01,09-10西妥昔单抗mg+顺铂50mg同期化疗;-09-19西妥昔单抗mg+顺铂50mg同期化疗;-11-07~-03-07替吉奥:早60mg,晚40mg;14d;CA19-.54U/ml;-11-24肠系膜上动脉旁肿物免疫组化:CD4(少量淋巴细胞+)CD8(少量淋巴细胞+)PD1(肿瘤细胞—,少量淋巴细胞+)PD-L1(肿瘤细胞—,少量淋巴细胞+)-03-20PET-CT腹腔肠系膜上动脉旁及近前腹壁多个结节影放射性浓聚,大者约1.1×1.3cm;肠系膜上动脉旁及近前腹壁多发病灶代谢活跃,考虑转移。
肿瘤化疗科李志花主任医师:患者诊断相对明确,1年余前行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术后予多种方案治疗,包括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双周方案、希罗达、术中放疗、体外照射、靶向药物、替吉奥等,现考虑复发转移,建议行FOLFIRINOX方案化疗同时行热疗或腹腔热灌注化疗。
放疗科主任刘宜敏主任医师:患者年复发时曾行术中放疗,现术中放疗剂量一般在10-20Gray,预计照射深度在0.5cm左右,可以看出患者接受的术中放疗是规范的,术后行SBRT,处方剂量cGy,cGy,22fx(d1-d5),剂量较大,且距现在时间仅约半年时间,因此,此次患者复发不宜再行放疗。
胆胰外科周泉波副主任医师:综合两位教授的意见,患者现考虑胰腺癌综合治疗后复发,诊断明确,因既往放射剂量较大且距此次放疗时间较短,不宜再行放疗,可予FOLFIRINOX方案治疗,配合热疗或腹腔热灌注化疗。
第二部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演示
病例汇报:患者为49岁男性,因“发现胰头肿物4年余,上腹痛1月余入院”。患者4年前体检,上腹CT示“胰头部软组织肿块影,考虑为胰腺癌可能性大”未行诊治。1月前上腹阵发性隐痛放射至腰背部,上腹CT示“胰腺钩突处囊性占位,并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考虑胰腺导管内黏液乳头状瘤或囊腺瘤”;02-28行PTCD;03-16入院检查TBIL:40.2μmol/L;DBIL:17.6μmol/L血清淀粉酶:U/L;脂肪酶:U/L;消化肿瘤系列:CEA4.1ng/ml;CA.3U/ml;CA19-.0U/ml,我院CT考虑胰腺囊腺瘤或胰腺囊肿可能,拟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放射科李勇教授:胰腺囊腺瘤属于胰腺囊性肿瘤,包括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胰腺囊腺瘤是良性肿瘤,属于胰腺囊性病变,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包括浆液性和黏液性,后者有潜在恶变倾向。浆液性囊腺瘤CT表现为水样密度,单腔或多腔囊性病变,壁厚薄不均,病灶中心出现钙化;黏液性有较多壁结节,根据此患者影像学表现,考虑浆液性囊腺瘤可能性大。
术程顺利,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大体标本如下:
付医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