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之药

时间:2016-10-10 1:57:56 来源:肠出血

醋之药

醋(《别录》)

苦酒(《伤寒论》),淳酢(《本草经集注》),醯(《别录》),米醋(《食疗本草》)。

为以米、麦、高粱或酒、酒槽等酿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

醋的一般组成为浸膏质、灰分、挥发酸、不挥发酸、还原糖。具体物质有高级醇类、3-羟基丁酮、二羟基丙酮、酪醇、乙醛、甲醛、乙缩醛、乙酸(含量3~5%)、琥珀酸、草酸及山梨糖等糖类。

出自《名医别录》;

1.陶弘景:酢酒为用,无所不入,愈久愈良。以有苦味,俗呼苦酒。

2.《唐本草》:酢有数种,此言米酢,若蜜酢、麦酢、曲酢、桃酢,葡萄、大枣、等诸杂果酢及糠糟等酢,会意者亦极酸烈,止可啖之,不可入药用也。

3.《本草拾遗》:药中用之,当取二、三年醋良。

4.《纲目》:米醋,三伏时用仓米一斗,淘净蒸饭,摊冷意黄,晒簸,水淋净。别以仓米二斗蒸饭,和匀入瓮,以水淹过,密封暖处,三七日成矣。糯米醋,秋社日用糯米一斗,淘蒸,用小麦大曲和匀,用水二斗,八瓮封酿,三七日成矣。粟米醋,用陈粟米一斗,淘浸七日,再蒸,淘熟,入瓮密封,日夕搅之,七日成矣。小麦醋,用小麦水浸三日,蒸熟塞黄,入瓮水淹,七七日成矣。大麦醋,用大麦米一斗,水浸蒸饭,建黄晒干,水淋过,再以麦饭二斗和匀,入水封闭,三七日成矣。杨醋,用饧一斤,水三升煎化,入白曲末二两,瓶封晒成。其余糟、糠等醋,皆不入药。

酸苦,温。

①《别录》:“味酸,温,无毒。”

②《本草蒙筌》:“酸甘,温。”

③《纲目》:“酸苦,温,无毒。”

入肝、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②《本草新编》:“入胃、脾、大肠,尤走肝脏。”

③《本草经解》:“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散瘀,止血,解毒,杀虫。治产后血晕,痃癖症瘕,黄疸,黄汗,吐血,衄血,大便下血,阴部瘙痒,痈疽疮肿。解鱼肉菜毒。

①《别录》:“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

②《千金·食治》:“治血运。”

③《本草拾遗》:“破血运,除症决坚积,消食,杀恶毒,破结气,心中酸水痰饮。”

④《日华子本草》:“治产后妇人并伤损,及金疮血运;下气除烦,破症结。治妇人心痛,助诸药力,杀一切鱼肉菜毒。”

⑤《本草衍义》:“益血。”

⑥《注解伤寒论》:“敛咽疮。”

⑦《纲目》:“散瘀血。治黄疸、黄汗。”

⑧《本草备要》:“散瘀,解毒,下气消食,开胃气。”

⑨《医林纂要》:“泻肝,收心。治卒昏,醒睡梦;补肺,发音声;杀鱼虫诸毒,伏蛔。”

⑩《会约医镜》:“治肠滑泻痢。”

⑾《本草再新》:“生用可以消诸毒,行湿气;制用可宣阳,可平肝,敛气镇风,散邪发汗。”

⑿《随息居饮食谱》:“开胃,养肝,强筋,暖骨,醒酒,消食,下气辟邪,解鱼蟹鳞介诸毒。”

⒀《现代实用中药》:“用于结核病之盗汗,为止汗药;又伤寒症之肠出血,为止血药。”

内服:入汤剂或拌制药物。外用:烧热熏嗅、含漱或和药调敷。

脾胃湿甚、痿痹、筋脉拘挛及外感初起忌服。

①陶弘景:“酢酒不可多食之,损人肌脏耳。”

②《千金·食治》:“扁鹊云,多食酢,损人骨。”

③孟诜:“多食损人胃。”“醋,服诸药不可多食。”

④《纲目》:“服茯苓、丹参人不可食醋。”

⑤《随息居饮食谱》:“风寒咳嗽,外感疟痢初病皆忌。”

苦酒煎:鸡蛋1个,敲破一端,去蛋黄、留蛋清;醋适量,倾入蛋壳内,并放入半夏6g,置火上烤沸3~5分钟,除去半夏,趁热下蛋清,搅匀,少少含咽。

源于《伤寒论》。方中鸡蛋清能解毒利咽;半夏,《神农本草经》主“喉咽肿痛”,取其能散结消肿;醋则取其有收敛、解毒作用。用于咽喉肿痛不能语言,声音不出。

(本文源自百度百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予以删除!)

长按左侧







































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疗好
治疗白癜风中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jbtx/1130.html
热点排行
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常见的病种之一。上消化……【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常见的病种……【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常见的病种……【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