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刘斌)南开大学在病原微生物进化机制和溯源分析领域具有传统优势。近日,我校科研团队又揭示了重要肠道病原微生物——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H7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发现该病原菌在进化中通过获得一个独特的双组份调控系统(RbfSR),形成了感应宿主大肠内由肠道菌群产生的维生素B2、进而提高其致病性的能力。同时,研究结果提示其它EHEC菌株可能在未来进化中通过获得rbfSR形成高致病性菌株,从而产生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该成果于11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图:EHECO:H7通过感知肠道菌群产生的维生素B2,提高其在肠道中的致病性的分子机制
EHEC是最常见的人类肠道病原菌之一,可引起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等严重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此,深入研究EHEC进化机理和致病机制,进而寻找针对EHEC感染的有效治疗和防控方法一直是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其中解析EHEC如何获得特异性识别其在肠道内的感染位点(大肠)、进而精确启动致病基因表达的能力的研究近年来更是受到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