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人,小肠的长度约有六公尺长,上下连接着胃跟大肠,一般的胃镜及大肠镜的长度并无法到达小肠的深部,一旦小肠发生问题,不管是要诊断或治疗都很困难。所以小肠以往是肠胃道内视镜检查的禁区,以致于小肠疾病一向是肠胃道疾病中诊治的盲点。小肠出血虽然只占肠胃道出血的5%,但诊断与治疗的不易,常造成病人的痛苦及临床医师治疗上的困扰。过去的研究发现,小肠出血在不同年龄层可能的原因也不尽相同,老年人以粘膜的血管分化不良最常见,中年人以小肠的肿瘤最常见,而小孩及年轻人以梅克尔憩室最为常见。过去对于小肠出血这个棘手问题,只能以症状配合其他影像诊断工具如小肠钡剂摄影、断层扫描,核医扫瞄,血管摄影来臆测出血的位置及原因,有时还得把病人的腹腔打开来找出血的地方。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小肠诊断工具也应运而生。其中胶囊内视镜及气囊辅助性小肠镜的出现,开启了小肠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新契机。胶囊内视镜自年被发表后,全小肠的镜检不再是梦想,但它的主要缺点是只能诊断却无法治疗。而气囊辅助性小肠镜最早是由日本人Yamamoto教授在发明的双气囊小肠镜。双气囊小肠镜在内视镜前端有个气囊,另外再外加一个有气囊的外套管,藉由两个气囊的收放及内视镜与外套管在小肠推拉,如此小肠便可以不断的缩叠,藉由经口端及肛门端两个进入方式配合,便可能完成全小肠的检查。但是双气囊小肠镜操作不易且耗时,临床使用上较不方便,于是新一代更简单操作的单气囊小肠镜便应运而生。单气囊小肠镜在年问世,它只有在外套管上有气囊,我们藉由小肠镜末端弯曲勾住肠壁及外套管气囊充气缩放,小肠镜及外套管的交替前进与回拉,如此小肠便可逐渐缩叠起来,相同步骤来回操作多次,便可深入小肠内部,操作相对简单且时间较快。相对于胶囊内视镜只能诊断却无法治疗,气囊辅助小肠镜镜检的同时,如发现病灶可以及时给予止血、切片、或者肿瘤与息肉的切除;如无法切除或需要进一步手术处理的病灶,也可以做标记,方便外科医师找寻病灶。
医院院自年引进单气囊辅助小肠镜后,已完成多例的小肠镜检,也成功的诊断与治疗多起的小肠出血的病例,包括小肠肿瘤、小肠憩室、克隆氏症、血管分化不良,及异物取出等疾病。藉由新一代辅助小肠镜的问世与临床应用,也提供了临床医师一个新的诊治工具,也造福小肠疾病的病患免于以往常常无法正确诊治或需要开刀解决的问题。
来源:医院.6.4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有哪些医院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