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肠癌,千万别忽视大肠息肉

时间:2016-12-30 23:16:30 来源:肠出血

那么什么是大肠息肉,同大肠癌有什么联系呢?

凡大肠腔内粘膜表面增生并突出到肠腔内的一类病变,都可统称为息肉,多数看起来像肠道内长出的“小蘑菇”,也有部分宽基而扁平,像肠壁上长出的一丛“苔藓”。息肉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的。其中腺瘤性息肉较常见,多数直径超过1cm的息肉属于该类型,可细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该类型的息肉同大肠癌的关系十分密切。目前的科学研究都表明,许多大肠癌的发生来源于大肠息肉的癌变。息肉体积越大、绒毛成分越多,癌变的机率越高,普通息肉的癌变一般在10%,而超过2cm的绒毛状腺瘤的癌变机会可以达到50%。其余非肿瘤性的息肉也存在偶然癌变的机会。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医生都会建议及早的清除大肠息肉以阻止大肠癌的发生。

然而由于大肠息肉很少存在症状,只有体积较大或靠近肛门时才会由于出血或从肛门脱出引起病人的注意,很多位于大肠息肉已经出现癌变的时候才会引起病人的注意。因此对于大部分无症状的大肠息肉多依靠体检时发现。目前对大肠息肉最可靠和有效的检查方法是电子结肠镜检查,其借助柔性的蛇形管道将微型电子摄像头置于肠腔内观察,可以分辨小至只有2mm左右的细小病变。同时在电子结肠镜下可借助各种器械清除息肉,并将标本送病理检查,该方法也成为大肠息肉治疗和明确性质的主要手段。

美国由于饮食习惯等原因,大肠癌的发生较高,因此美国癌症协会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或有家族史的40岁以上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并清除大肠息肉,预防大肠癌。这项措施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美国大肠癌的发生和病死率。我国随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生有上升趋势;并且结肠镜也在我国也逐渐普及,因此,结肠镜的检查也渐渐为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40岁以上人群如果存在以下现象,一般都是需要结肠镜检查:

1.大便带血或检查大便隐血阳性;

2.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有患大肠癌史;

3.本人有癌症史或肠息肉史;

4.有慢性便秘、粘液便、慢性腹泻、长期腹部隐痛等症状的。

对于发现的大肠息肉,可以在结肠镜下用高频电流烧灼切除的办法将息肉连根拔除,该方法快速可靠,而且创伤小,患者恢复块,费用低廉,并发症较手术切除少。较大的息肉(通常2cm)癌变的风险明显增高,可切除后将标本进行病理检查,若已存在癌变且根蒂部有残留,可补充外科手术进一步扩大切除范围。部分肠镜下难以切除的息肉,也需要外科手术来清除。

很多朋友对结肠镜检查有一定抗拒心理,主要是由于部分情况下,结肠镜在检查和治疗时可能会牵拉肠道引起患者的不适甚至疼痛感。在美国及一些医学发达的国家,结肠镜诊疗多数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这样既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及恐惧感,医生也可以从容地进行操作,检查效果好。而且在麻醉条件好、技术高超的前提下,全身麻醉对人体几乎无副作用,苏醒后便可恢复原来的状态,做一些日常活动。在我国,医院由于经济和技术力量所限,多数还在患者意识清醒状态下进行,大部分人表示还是可以耐受的。不过由于医院设施及技术水平的进步,医院全身麻醉下施行结肠镜检查和治疗也逐渐得到推广,适用于较为敏感的患者。

结肠镜检查前,须作完全的肠道准备,即口服泻药,排空肠内粪便。只有清洁良好的肠道才能在检查时不易遗漏发现息肉一类的病变。有些老年患者由于肠蠕动功能差,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清洁肠道。息肉清除后,较小的息肉创面较小,可以很快恢复日常活动;较大的息肉由于创面较大,需要短期的流质和休息,防止迟发性的肠道出血和穿孔。

需要提醒各位患者的是,由于息肉容易复发,因此在清除息肉术后1到2年一定要做肠镜检查,以尽早发现复发的病变。此外平时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尽量少吃油炸、烟熏和腌制的食品;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加体育锻炼,定时排便,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与肠壁接触的机会和时间,也有助减少大肠息肉乃至大肠癌发生的机会。最后希望通过对大肠息肉的早发现、早治疗,使我国大肠癌的防治得到更好的效果。

放射介入科值班

-

-









































白癜风复发
湖北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jbtx/4751.html
热点排行
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常见的病种之一。上消化……【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常见的病种……【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常见的病种……【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