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广东农科院畜牧所蒋宗勇研究员的讲座
一、肠道粘膜免疫系统
1.肠道粘膜免疫系统组成
■胃肠道有至少种微生物,数量达到
。机体95%感染发生在肠道粘膜或通过粘膜入侵。
■肠道被认为是最大的淋巴器官。肠道含有
以上的淋巴细胞以及比任何部位都多的抗体。
■粘膜免疫系统既可对有害抗原和病原菌发生免疫反应,同时又对肠道中饲料抗原和正常微生物群产生耐受,还维持营养物质吸收功能,维持肠道稳态。
■一旦肠道稳定打破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肠道炎症、腹泻、过敏反应和肠道疾病发生。
2.肠粘膜免疫反应基本过程
3.仔猪肠道粘膜免疫系统的发育
阶段
发育特点
初生仔猪
基本的PP结,尚未发育成熟
少量的粘膜抗原呈递细胞和T细胞
1-14d
PP结和B细胞无特异发育
存在一些常规CD4+T细胞,MHC∥+抗原呈递细胞流入
仔猪自身的免疫系统要出生后7-8日龄才开始启动
15-28d
成熟的CD4+T细胞出现,B细胞迅速增加,3周龄才开始产生大量
IgA
28-42d
CD8+T细胞出现,到42日龄粘膜免疫系统达到成年动物水平
二、有害菌和病毒对仔猪肠道粘膜免疫的破坏
1.大肠杆菌
■仔猪感染ETEC后回肠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数据显著增多。
■早期断奶和ETEC攻毒增加仔猪回肠粘膜炎性因子分泌量。
2.轮状病毒
■导致仔猪急性腹泻,使肠道形态严重受损,乳粮酶活性降低,肠道通透性增加,损伤肠道屏障功能,腹泻率增加。
3.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感染仔猪肠道病原菌数量增多,有益菌数量减少;
■显著激活仔猪肠道绒毛和隐窝部CD3+\CD4+T细胞增殖;
■PEDV的N蛋白延长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抑制上皮细胞增殖
■激活NF-KB炎症信号,上调IL-8表达量。
4.霉菌毒素
■危害免疫系统,如呕吐毒素通过促进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加重空肠和回肠炎症反应,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
■降低回肠粘膜防御素-1、紧密连接蛋白以及绒毛蛋白mRNA表达量,损伤仔猪肠道完整性。降低仔猪生产性能。
5.大豆抗原
■β-伴大豆球蛋白影响小肠细胞的蛋白质组表达,对小肠细胞有杀伤作用,抑制生长,促进调亡,激活C-GMP信号,提高氯离子通道蛋白表达量,从而损伤肠道。
三、改善肠道健康的措施
1.肠上皮细胞IEC
■数量:占肠道上皮层细胞数90-95%
■形态: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有绒毛和微绒毛结构
■功能:消化(消化酶)、吸收(营养素)和分泌(离子、水分)
■其它功能:物理屏障,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SIgA
■免疫因子(细胞因子、抗菌肽、趋化因子)、免疫监视和应答
■植物乳杆菌:促进肠上皮细胞发育、改善肠道结构和完整性;可改善感染K88的仔猪生产性能,降低腹泻率。
■丁酸钠:提高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改善肠道上皮细胞形态。
■精氨酸:缓解呕吐毒素对肠粘膜绒毛伤害
■谷氨酰胺:提高肠上皮细胞增殖率和蛋白合成效率,降低蛋白降解。
2.紧密连接蛋白
■结构:紧密连接是一种动态调节结构,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侧膜,呈籍状环绕细胞
■种类:己知有ZO-1\ZO-2\ZO-3\occludia\claudins\JAM等
■作用:屏障功能;旁通路途径调节离子和水分转运。
■植物乳杆菌、乙酰半胱氨酸、谷氨酰胺:提高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无抗日粮条件下,降低CP至17%可显著提高仔猪回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降低腹泻率。
■无抗日粮条件下,添加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减缓LPS刺激造成仔猪空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下降。
3.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种类和功能
■血浆蛋白粉:富含免疫球蛋白IgG为主,减少肠粘膜炎性因子分泌,促进早期断奶仔猪肠粘膜发育。
■酵母菌:促进断奶第1周和第3周仔猪小肠粘膜SIgA分泌。
4.抗菌肽
■来源:潘氏细胞分泌
■种类:猪防御素13种
■作用:广谱抗菌、免疫调控、调节菌群;同时保护仔猪肠道形态功能正常。
■品种:金华猪抵抗ETEC攻毒保护力比大白猪强(抗菌肽PR-39表达量)。
■外源抗菌肽:抑制肠道病原菌、粪便和肠道中大肠杆菌数量减少。
5.粘液素
■来源:杯状细胞分泌,分布中回肠和结构。
■种类:分泌型粘液素(MUC2\MUC5\MUC6\MUC7)和膜结合型(MUC1\MUC3\MUC64),MUC2肠道粘液层主要成分。
■日龄:仔猪结肠MUC2的mRNA表达量随日龄增长而显著提高。
■苏氨酸:促进肠道粘液素分泌,增加屏障保护。
■植物提取物(丁香酚):促进肠道粘液素分泌,增加屏障保护。
■ZnO:高剂量显著提高仔猪结肠部位粘蛋白分泌。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白癜风哪家医院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