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黑变病你知多少

时间:2017-7-28 1:40:11 来源:肠出血

医院消化内科

王宇医生

在消化内科,时常有做完结肠镜的患者忧心忡忡地问医生:“大夫,我的肠子怎么变黑了呢?这病严重不?会不会变癌啊?”医生看完这样的报告,也会询问患者:“您平时便秘吗?是否经常服用中成药类的泻剂或所谓减肥类的清肠药?”

“大肠变黑了”,这就是我们专业所说的“大肠黑变病”。让我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基本概念:

大肠黑变病(MC)是一种大肠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在结肠镜下表现为棕褐色或者是黑褐色色素沉着性改变,而且呈现出颗粒状、网格状或者是豹皮、蛇皮样改变。典型的结肠镜下所见就如同豹子皮一样。

发展史和患病率:

大肠黑变病从发现至今已有多年,是由医学史上最杰出的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在年正式命名,并非近年发现的怪病,此病据报道在西方国家较常见,患此病者约占总人群的10%,在老年人群中约占20%。我国病例随着近年来结肠镜检查逐渐推广普及而逐年增多,据结肠镜检查资料统计,结肠黑变的患病率为1%—8%,而便秘患者则高达30%以上。

大肠黑变病为何会发生呢?有什么危害吗?

据目前所知,慢性便秘者长期服用刺激性泻药,尤其是含蒽醌类成分的泻药(如番泻叶、芦荟、大黄、决明子等),被多数学者公认为是引起大肠黑变的主要病因,部分女性为了美容所服用的清肠之类的保健品中亦含有此类成分。有统计,约3/4的大肠黑变病患者长期应用过此类泻药,本病发病率随泻药用量逐步增加及服用时间延长而增高,大多在服药4—12个月即可出现典型的大肠黑变。由于老年人群中便秘发病率增高,其中绝大多数滥用泻药,由此形成“便秘—泻药—大肠黑变病”三步曲。大肠黑变病并发腺瘤性息肉的概率较高。目前认为此病是一种良性病变,及早祛除病因可使其逆转。

大肠黑变病如何预防?:

预防的关键还在于妥善处理便秘,不要长期服用刺激性泻药,可选用安全性高的渗透性缓泻剂,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等;已出现大肠黑变病者更应尽早停用刺激性泻药;而并发大肠腺瘤性息肉者,应及时切除,定期复查。

医院消化内科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好
白癜风应该怎么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xgyy/708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