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常见病变,一般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后,链球菌或病毒的血行感染(即伤风感冒后),也有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多见于回肠末端(临床表现右下腹、脐周痛等)。淋巴结呈多发性充血、肿大。腹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液。镜下可见淋巴窦扩张,中性粒细胞由小血管进入淋巴窦内,吞噬细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有联系。
小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机体免疫系统活跃,免疫功能旺盛,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明显;而另一方面,由于儿童机体发育尚不完善,各种肠道细菌、病毒、毒素等都可能透过肠粘膜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腔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症状
发热、腹痛、呕吐,或发生腹泻或便秘。腹痛有时象绞痛在右下腹部,也可在其他部位。
淋巴结核有低热,大便症状改变,淋巴结核一般由别的部位的结核引起。
淋巴结肿大的标准
结合国内外确定淋巴结肿大的标准,确定淋巴结肿大的标准为: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直径1.0cm或短轴直径0.5cm视为肿大。
正常肠系膜淋巴结多位于脐周,可见一个或数个,呈肾形或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淋巴结内多不能测及血流信号或仅测及点状血流信号。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声像图表现
肿大的淋巴结多位于右下腹部或脐周部,或右下腹与脐周两部位淋巴结均增大,肿大淋巴结多为数个或多个,分布呈孤立性或呈簇状,无融合。脐周肿大淋巴结多为多发性,呈簇状,右下腹肿大淋巴结多为孤立性。肿大的淋巴结亦呈肾形,表面光滑完整,皮髓质分界清楚。CDFI:肿大的淋巴结中心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部分患者右侧髂窝三角处可见少量液性暗区。
由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好发于回肠末端,故临床上诊断本病相对困难,易误诊。目前诊断本病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血常规检查。
超声的应用为本病的诊断开辟了新的检查途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即回、结肠区域肠系膜淋巴结数目增多,径线增大,呈椭圆形,结构类似靶样或内呈均匀低回声,无融合,可根据这些特征做出定性诊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