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大肠杆菌病是近年来养鸡业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它是由大肠杆菌中的某些致病菌株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各个品种和各年龄的鸡均可发生。鸡舍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卫生不好、氨味大,饲料质量不佳或人工授精操作不当时均易诱发。一旦发病不好控制,病鸡无特异症状,多见腹泻、腹膜炎、羽毛松乱、两翅下垂、食欲下降、脐炎时见腹下垂。
一、大肠杆菌病的类型
1、胚死亡或育雏早期死亡于脐炎。由于鸡蛋被粪便污染或产蛋母鸡患大肠杆菌致使卵被感染,感染大肠杆菌的蛋孵化时出现死胚、出壳时死亡或出壳后陆续死亡。剖检见卵黄囊不吸收,囊充血、出血,内容物黄绿色、粘稠或稀薄水样,严重者卵黄内有脓、血样渗出物,脐孔开张红肿。
2、呼吸道感染。常见于5-12周龄的鸡(尤其是6-9周龄),单发或伴发于传支、支原体病(其中以支原体病最普遍)。主要见气囊炎(特别是胸气囊和腹气囊),囊腔内常含有白色干酪性渗出物,个别出现肺水肿,肺绿色、液化。
3、腹膜炎。腹腔及腹腔器表面附有大量黄白色渗出物,导致各器官组织粘连。有的表现为卵性腹膜炎,有恶臭气味。
4、肝周炎、心包炎。在肝表面和心外膜上覆盖一层黄白色的纤维素膜,肝褐色,脾脏肿大多发于肉鸡。
5、眼球炎。此型不常见(为大肠杆菌败血症恢复期的一种症状,多侵犯一只眼,表现为眼前房积浓,眼失明)。
6、输卵管炎。1-2月龄的雏鸡患病时,输卵管明显增粗,内积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鸡发病时见输卵管局部高度扩张,内积异形蛋样渗出物,表面不光滑,输卵管粘膜充血。
7、大肠杆菌肉芽肿:在盲肠、直肠和回肠的浆膜上见土黄色脓肿或肉芽肿结节,肠粘连不能分离,肝上见大灶性、不规则黄色坏死灶,个别见整个叶肝发生坏死。
8、滑膜炎:关节肿胀(多发于跗关节),关节中积黄色粘稠液,滑膜肿胀、增厚。
上述病变中气囊炎、肝周炎、雏鸡输卵管炎易与支原体感染时引起的相应变化混淆;心包炎、腹膜炎、卵巢变性易与沙门氏杆菌病混淆;眼球炎、关节炎、肺水肿液化也可伴发于其它病,如葡萄球菌病等。
二、防治
搞好鸡舍环境保护中的粪便与污物,并用7J作,彻底清除鸡舍、墙壁冲洗干净,然后用消毒液喷洒,保证通风透光,密度适宜,饲料要新鲜全价。及时发现、隔离病鸡,并适时进行对症治疗。对病死鸡的尸体要及时送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鸡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敏感,比较常见的敏感药物有氯霉素、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每个养鸡场应分离病原,做药敏试验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本场鸡大肠杆菌病进行治疗。注意交替用药,避免产生耐药菌株。由于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常用抗菌药物治疗不确实,很难控制持续性感染。疫苗免疫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多样,采用现地多发病型菌株制备的疫苗,具有地方针对性。有人用标准菌株的地方菌株作为菌种,研制成鸡大肠杆菌现地菌株多价灭活苗,以及鸡大肠杆菌病中草药佐剂多价灭活苗。其中蜂胶和多味中草药制成的佐剂,不但具有增强免疫的功效,还兼有治疗、保健及促生产作用。应用疫苗免疫,明显降低了鸡的死淘率,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药物治疗时,除以抗菌,杀灭病原为主要目的外,还要考虑酸中毒,电解质失衡,肠痉挛,肾衰等并发症的治疗,以便尽快促使病菌鸡康复。先根据药敏结果进行药物治疗,清除病原的同时根据机体脱水程度采取饮用口服补液盐等,恢复离子平衡。其次,在病原体基本被杀灭时,停用抗菌药物,可使用微生态制剂恢复肠道菌群。同时,配合中药制剂治疗,使机体尽快康复。
三、讨论
目前,只有采取以免疫防控为主,同时,配合卫生消毒和药物治疗,并且配有严密而准确的诊疗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制止本病的流行。要想彻底控制鸡大肠杆菌病的继续流行,就得靠综合管理和综合防治的方法,二者相辅相承,密不可分。没有很好的管理制度,再优越的防治措施也无济于事;没有可靠的防治措施,一味地靠抓管理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控制鸡大肠杆菌就得两手抓,在搞好卫生环境的前提下,以合理的管理方式,先进的工艺方法,把好管理关,再以最佳的防治措施做后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