鳃丝发白腐烂眼球凹陷肠道出血

时间:2018-6-11 14:51:06 来源:肠出血

鲤鱼是传统养殖品种,因生长快、出肉率高,在江苏、四川、河南、及天津等地均有养殖。在江苏省,以盐城地区的草鲤混养、鲤鱼精养及连云港地区的鱼虾混养最为常见。近年来,鲤鱼病害发生也比较多,其中以鲤鱼疱疹病毒病最为常见,该病发生快,致死率高,是危害鲤鱼养殖的最严重的一种疾病。

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对江苏省灌东公司淮东养殖区发生鲤鱼疱疹病毒病的17个池塘进行了分析,简单总结了该病发生的规律,并对该病的防治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广大水产业务员、技术员及养殖户提供参考。

一鲤鱼疱疹病毒病的症状

鲤鱼疱疹病毒病的病原是锦鲤疱疹病毒Ⅲ型,病鱼的典型症状是沿池塘边无力漫游,类似浮头状(图1),鳃丝局发白、腐烂(图2),眼球凹陷(图3),头部凹凸不平(图4),肠道出血、韧性强且内含物较少。

图1发生鲤鱼疱疹病毒病的池塘

图2鲤鱼疱疹病毒病症状(烂鳃)

图3鲤鱼疱疹病毒病症状(眼球凹陷)

图4鲤鱼疱疹病毒病症状(头部凹凸不平)

二发病时间、水温及鱼体规格

年江苏省灌东公司淮东养殖区鲤鱼疱疹病毒病于6月13日开始出现,主要是D组3号和7号塘,之后陆续有塘口开始发病,发病时间、水温和鱼体规格等见下表:

表1发生鲤鱼疱疹病毒病塘口的基本情况

塘口

养殖模式

发病

时间

水温

病鱼

品种

病鱼规格

(斤/尾)

D组

3号

草鱼、鲤鱼混养

6月13日

25℃

鲤鱼

1.6

D组

7号

草鱼、框鲤混养

6月14日

25.4℃

框鲤

1.4

C组

10号

草鱼、框鲤混养

6月24日

27℃

框鲤

1.2

B组

4号

草鱼、鲤鱼混养

6月26日

28.4℃

鲤鱼

0.8

C组

4号

草鱼、鲤鱼混养

6月27日

28.6℃

鲤鱼

1.5

C组

5号

草鱼、框鲤混养

6月27日

28.6℃

框鲤

1.2

E组

6号

草鱼、鲤鱼混养

6月27日

28.6℃

鲤鱼

1.6

E组

12号

草鱼、鲤鱼混养

6月27日

28.6℃

鲤鱼

1.4

B组

3号

草鱼、鲤鱼混养

6月30日

28.8℃

鲤鱼

0.9

D组

6号

草鱼、鲤鱼混养

7月1日

29℃

鲤鱼

1.3

F组

8号

鲤鱼精养

7月7日

29.7℃

鲤鱼

0.6

F组

10号

鲤鱼精养

7月13日

30.7℃

鲤鱼

0.6

G组

9号

草鱼、鲤鱼混养

9月12日

26℃

鲤鱼

1.8

F组

5号

鲤鱼精养

9月20日

26.4℃

鲤鱼

1.7

F组

7号

鲤鱼精养

9月20日

26.4℃

鲤鱼

1.5

E组

1号

草鱼、鲤鱼混养

10月2日

22.6℃

鲤鱼

2.0

E组

2号

草鱼、鲤鱼混养

10月10日

20℃

鲤鱼

1.9

由表中可以看出,鲤鱼疱疹病毒病的发病时间在6月和9月中旬,发病的水温为20℃~31℃,水温稳定在25℃左右是该病高发期;鱼体规格在1斤以上更容易发病,1斤以下发病少或者不发病。

三发病塘口水质指标、藻相等

对发病塘口水质指标、藻相等进行了检测,测量时间为下午2时,具体如下表:

表2发生鲤鱼疱疹病毒病塘口的水质指标及藻相情况

塘口

发病塘口水质指标及藻相

pH

氨氮(mg/L)

亚硝酸盐(mg/L)

溶解氧(mg/L)

藻类情况

D组3号

8.4

0.8

0.1

5.2

藻类较少,有机质多

D组7号

8.6

0.4

0.03

10.3

绿藻、硅藻为

C组10号

9.2

0.1

0.02

13.2

蓝藻水华

B组4号

9.0

0.3

0.03

14.4

裸藻水华

C组4号

9.2

0.4

0.05

12.8

蓝藻水华

C组5号

9.1

0.5

0.04

12.3

蓝藻水华

E组6号

8.9

0.6

0.03

10.3

蓝藻水华

E组12号

9.3

0.1

0.01

14.2

蓝藻水华

B组3号

9.0

0.1

0.03

12.4

裸藻水华

D组6号

8.7

0.3

0.04

10.8

绿藻、硅藻为主

F组8号

8.1

0.9

0.2

4.8

藻类较少,水浑浊

F组10号

8.4

0.6

0.15

5.6

藻类较少,有机质多

G组9号

9.4

0.2

0.01

14.5

蓝藻水华

F组5号

8.9

0.5

0.05

10.4

蓝藻、甲藻为主

F组7号

8.2

0.8

0.12

6.0

藻类较少,水浑浊

E组1号

9.1

0.3

0.03

11.2

裸藻水华

E组2号

8.6

0.3

0.02

10.6

绿藻、硅藻为主

由表中可以看出,发生鲤鱼疱疹病毒病的塘口多蓝藻、裸藻和甲藻,这些藻类会分泌毒素,造成鱼体免疫力下降,病毒容易繁殖,导致发病。部分塘口水浑,透明度低,溶氧相对偏低,也是该病的诱因。

四鲤鱼疱疹病毒病防治建议

针对鲤鱼疱疹病毒病的发生,并结合实践,提供以下防治建议:

1、鲤鱼疱疹病毒病的预防

(1)治疗好鲤鱼细菌性疾病,如竖鳞、溃烂、烂尾和出血等,否则很容易由细菌性疾病向病毒性疾病转化。

(2)对于水浑,透明度低,底部溶氧偏低的池塘,要查明原因,调节水体透明度到正常范围。比如先改良池塘底质,然后施用EM菌、光合细菌等。

(3)结合该病发生的时间及水温,提前10~20天投喂抗病毒及提高鱼体免疫力的药物,如板蓝根、多维等。盐城地区建议在5月底或6月初,不同地区因水温差异应有所提前或延后。

(4)妥善处理有蓝藻、甲藻或者裸藻的塘口。特别是高温期过后的9月,有些塘口长期有蓝藻,有些塘口则容易滋生蓝藻,这些塘口更容易诱发鲤鱼疱疹病毒病。需要在8月下旬,水温下降之前就要对这些塘口进行针对性的调节,同时亦需投喂抗病毒及提高鱼体免疫力的药物。

2、鲤鱼疱疹病毒病的治疗

(1)鲤鱼疱疹病毒病发生时,需先用有机酸解毒,然后用碘制剂消毒,连用两次;同时需内服抗病毒西药,病情稳定还需投喂抗菌药物用来处理继发性细菌感染。

(2)在鲤鱼疱疹病毒病高发的时间段,如发现池塘鲤鱼有零星死亡,建议此时投喂抗病毒西药;或者喂料时突然发现料台处有死鱼漂浮,也建议立即投喂抗病毒西药,因为通过跟踪观察发现,发生鲤鱼疱疹病毒病的池塘,多数是料台处最先有死鱼漂浮。

鱼病的发生是由轻到重,鲤鱼疱疹病毒病也不例外,平时需多注重预防,当出现该病征兆时就要用治疗方法进行处理。本文仅对鲤鱼疱疹病毒病的症状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具体发病塘口对该病进行了分析总结,能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一些经验。随着高科技检测手段的普及,该病的发现及诊治会变的更加方便快捷,一些快速检测方法能为养殖户避免更大的损失,有效助推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得了白癜风能治得好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xgyy/888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