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便秘发病率高,老年人、白领尤其是女性便秘发生率更高。自年至年,有记录的中国人群中,每10人有2~3人存在便秘。女性便秘患病率为男性的3.04倍,老年人便秘患病率则高达22%。 便秘给患者带来诸多烦恼。它可以引起痔疮、肛裂、直肠脱垂,并能增加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而更为危险的是,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便秘时过度用力排便,甚至可以导致死亡。病因诊断不可少
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王东指出,便秘的一个重要诊断原则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便秘并非单独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因此应该着重病因诊断,仅做出症状诊断是不完整的,甚至是危险的。
“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和(或)排便困难。当便秘症状超过6个月,就是慢性便秘了。探究便秘的病因,可以区分便秘属于功能性便秘还是器质性便秘。功能性便秘是由于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者排便习惯受干扰(精神因素、生活习惯改变等),药物因素(泻药依赖性、阿片类药物、抗胆碱能药、神经阻滞药等),肠易激综合征,结肠冗长,腹肌及盆肌张力不足。器质性便秘主要是由于疾病引起,如直肠肛门病变、结肠病变、腹腔或盆腔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准确的检查对于便秘的诊断非常必要。一般医生会先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全身疾病体征、腹部体征、肛门指诊;再有是实验室检查,如便常规及便潜血、血常规、血糖、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如有必要,还要进行器械检查(如内镜、钡灌肠)和肠动力相关检查。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指导患者做相关检查,以便找出病因,明确诊断,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个性化综合治疗合理的饮食、多喝水、多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可以有效改善便秘。
便秘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就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用药;重度指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中度则介于两者之间。便秘的总原则是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针对极少数人群的手术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是指通过合理的饮食、多喝水、多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来改善便秘。改变饮食习惯主要是指增加水分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不要喝酒或含有大量咖啡因的饮料。此外还要注意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包括要定时排便(每天留有充分的时间排便);全心全意排便;必要时取蹲位姿势。
药物治疗是便秘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其中,常用的治疗便秘药物有四种:一是容积性药物(如纤维素),可以吸收水分,使大便容量增加而导泻。适用于低纤维饮食、妊娠期、撤退刺激性泻剂,不宜用于肠道运动迟缓的患者,服用后需注意多饮水。肠道狭窄者慎用。
二是刺激性泻药(如大黄、番泻叶),其作用快,效力强,但长期应用会产生药物依赖性。滥用刺激性泻药可引起结肠黑变病。
三是润滑性泻药(如开塞露、甘油、液状石蜡),可以润滑肠壁,软化大便。易引起直肠机械性损伤,多用效果差。
四是渗透性缓泻药(如乳果糖),其安全高效,适合全人群。而且它特具益生元效用,能够改善肠道健康。国内外权威指南对其均有所推荐。患者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滥用泻药危害大王东指出,便秘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后,不能无限制地用药,在强调生活方式调整的同时,使用药物治疗的疗程应为2~4周,若治疗无效,可考虑加大剂量或联合用药。药物的选择应以毒副作用小及药物依赖性为原则;通常选用容积性药物和渗透性缓泻药,对于慢传输型便秘,还可加用促动力剂。需要注意的是,对慢性便秘患者应避免长期应用或滥用刺激性泻剂。
王东强调,便秘患者要提高安全使用缓泻剂的意识,尤其切记不能滥用泻药。滥用泻药通便容易诱发或加重便秘,引起药物依赖,造成恶性循环。刺激性泻药,如酚酞、番泻叶、大黄等,可引起腹痛和腹泻,造成脱水和水电解质紊乱,长期服用会损害肠道功能及蛋白质丢失。有的可引起肠道黏膜的变性,甚至致癌。
文/中国医药报记者于娟
图/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