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精锋医疗多孔手术机器人在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正式启动了普通外科和胸外科领域的临床注册入组研究。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牵头,将与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医院、医院共同开展。该研究的启动,也意味着国产精锋多孔手术机器人在后期产品上市时的应用范围可以扩大至更多手术专科。
(启动会现场合影)
(陈孝平院士在启动会中为此项研究庆祝及发表展望)
牵头本次临床注册入组研究的陈孝平院士,同时也是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脏外科中心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他在本次启动会致辞中提到,手术机器人领域受限于国外的垄断,中国购买国外品牌手术机器人的价格昂贵,国产手术机器人技术的蓬勃发展,解决了卡脖子问题。本次使用的国产机器人——精锋多孔手术机器人已经在泌尿外科由张旭院士牵头完成了临床试验,验证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也将客观评价本次试验的数据,并期待取得可喜的试验结果”。
精锋多孔手术机器人采用主从式控制,直觉遥操作和多臂结构等技术路线,配有高清3D内窥镜,在主从映射频率、图像延时等性能参数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给医生提供良好的手眼协调一致性、在狭窄空间下超越人手的灵活性和精准性、舒适的操作体验和极佳的3D视觉效果,未来在国内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据悉,年至今,国产精锋多孔手术机器人已在泌尿外科、妇科领域展开了多轮的临床试验,并于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有关创新医疗器械的快速审查资格。其中泌尿外科于年11月完成临床注册试验入组,由医院教授张旭、中医院教授林天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周芳坚和医院教授张雪培共同开展。首例妇科注册临床手术于年12月开展,由医院孟元光教授及其团队完成。
延展阅读: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陈孝平院士团队介绍
长江之滨,黄鹤楼下,有一所医院,她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医院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年迁至武汉,经过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英才名医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管理方法科学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公共卫生和培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国医院,医院前列,是国医院。
年,肝脏外科中心正式挂牌成立,陈孝平任中心主任。年11月,陈孝平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肝脏外科年在湖北省最早开展血管外科业务,年,新外科大楼投入使用,肝脏外科中心正式更名为肝脏外科中心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陈孝平院士在肝胆胰外科领域做出了较系统的创新性成果:提出新的肝癌分类和大肝癌可安全切除的理论;建立控制肝切除出血技术3项和肝移植术1项;提出小范围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理念,建立不缝合胆管前壁的胆肠吻合术和插入式胆肠吻合术;改进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操作步骤,创建陈氏胰肠缝合技术等。这些理论和技术应用到临床,效果显著。曾获得国家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并获得中国肝胆胰外科领域杰出成就金质奖章、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精锋医疗简介
精锋医疗为自主研发和提供外科手术创新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致力于设计、开发、制造和商业化手术机器人,专注于微创手术机器人及器械,产品包括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及高端微创手术器械。精锋医疗已完全独立掌握手术机器人所涉及的多项核心技术,并形成了完整的自有知识产权体系,累计申请和授权国内外专利项。是中国首家、全球第二家已启动多孔和单孔手术机器人关键性临床试验的公司。
精锋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是一种机器人辅助设备,通过应用机器人技术、成像技术和数字技术进行微创手术。相较于多孔,单孔手术机器人更能代表微创手术的发展趋势,一直是全球领先的手术机器人公司的研究重点之一。精锋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SP,是一种用于单孔微创或自然腔道手术的机器人辅助设备,可以让外科医生能通过患者身上的单一小切口进行手术。精锋多孔与单孔手术机器人可以做到即相互兼容又相互补充,为各类手术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目前,两款产品均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有关创新医疗器械的快速审查资格(绿色通道)。